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665章 前任挖坑后人填坑?刘彻发现了一举灭亡匈奴的机会!

  在场的大汉群臣看到这里,心中也都松了一口气。

   诸侯国解决了,国内也没出什么乱子。

   这意味着群臣不必担心像之前一样出什么幺蛾子了。

   不用担心被波及连累了!

   刘恒有些无语地捏了捏眉心,道:

   “这不就是以势压人么?刘彻这小子,倒是真会给自己脸上贴金啊。”

   刘邦笑道:

   “这小子是纯纯沾了卫青的光,若是没有卫青坐镇的话,恐怕诸侯国全都要造反了。”

   “有卫青在,倒也算是一个非常精准的时机,头脑还是很不错的。”

   萧何正色道:

   “刘彻陛下的确是天纵英才,这个时间点选得正好,应该能解决诸侯国的问题。”

   曹参陈平等人也连声称是,对刘彻大加赞扬。

   黄老学派的根基是功臣集团,功臣集团虽然会争夺皇权,但它本身利益是和朝廷绑定的。

   若朝廷能直接吞并所有诸侯国,对功臣集团来说是大大的好事,这意味着功臣集团又能获得更多的官职和权利,何乐而不为呢?

   刘恒感慨道:

   “刘彻这小子的运气是真不错啊,什么好事都让他赶上了。”

   刘邦嘿了一声,道:

   “运气?这天底下哪里有运气这种说法,刘彻若是不奋斗,不争,不集权,不提拔卫青,哪里来的推恩令?”

   “嗯,单单从他做的这些事情来看,已经是大汉非常罕见的明君了。”

   “难怪将来能成就千古大帝之名。”

   刘恒忙道:

   “父皇谬赞了,刘彻这小子还是运气好,若是没有父皇您开创大汉,哪里有他什么事?”

   毕竟是刘恒的亲孙子,作为爷爷,该谦虚还是得谦虚几句。

   刘邦哈哈大笑:

   “好你个恒儿,祖父的架子摆的还挺足的。”

   “嗯,还好,现在大汉的制度已经改革得七七八八,若是早几年看到这个视频,朕可真是有的忙了。”

   群臣连连点头称是。

   若是早几年看到刘彻这部视频,那在场的许多人脑袋上的官帽,甚至是自家的爵位都会被刘邦无情的撸掉。

   现在改革基本上已经完成,大家都用各种形式融入了新的大汉统治秩序之中,反而是不需要太担心这个问题。

   贞观世界之中,李世民笑了起来。

   “千古第一阳谋?这个说法倒是有点意思。”

   李治看了一眼李世民,试探性地开口道:

   “父皇觉得算吗?”

   李世民想了想,道:

   “算其实也能算,的确也是阳谋嘛。”

   “但归根结底,汉武帝主要还是在收拾西汉开国时期传下来的烂摊子罢了。”

   “差不多一百年的时间啊,只能说,开国时候的制度设计是真的太重要了。”

   李治连连点头,心有戚戚焉。

   一个开国时候埋下的坑,要用三代皇帝近百年的时间去解决。

   若是开国时候没有这种坑,这三代皇帝们就能腾出手来去做更多的事情,对大汉来说岂不是更好。

   房玄龄正色道:

   “西汉毕竟只是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对整个国家的制度探索的确不够成熟。”

   长孙无忌也道:

   “汉高祖在消灭异姓诸侯王时,其实就能将这些诸侯国直接并入朝廷治下。”

   “他之所以做出分封的决定,应该还是担心萧何曹参为首的功臣集团。”

   这两位乃是大唐中负责修订《隋书》主要负责人,对历史自然是有很深研究的。

   李治愣了一下:

   “担心功臣集团?”

   李世民看着李治懵懂的表情,不由笑了。

   “功臣集团当然是要担心的,你看就算是有诸侯王的情况下,功臣集团都能诛杀吕氏扶立文帝,能让汉景帝被迫屈服。”

   “若是最开始就没有诸侯王,恐怕西汉皇帝们分分钟就被功臣集团架空了,汉文帝以下基本都是傀儡,会变成春秋时代晋国六卿干政的形状了。”

   晋国六卿?

   李治迅速在脑海中找到了相应的历史记载。

   晋国的传承,在最开始是经历过小宗篡位大宗变故的。

   晋文侯的弟弟姬成师(曲沃桓叔)一脉经历过数十年的战争,夺取了晋文侯一脉的正统,成为了新的晋国统治者,史称“曲沃代翼”。

   本身就是通过歪路子上位的,姬成师的后代们就特别提防自家的叔叔、弟弟们,把这些公族都杀了个干干净净。

   导致的结果就是,没有了公族子弟对国君的拱卫,臣子们反而做大。

   最终形成了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六卿联手架空朝堂,晋国君主变成了六卿手中的提线木偶。

   在一番残酷的厮杀过后,范氏、中行氏被驱逐出晋国,原本大优势的智氏于胜利在望之际被赵氏绝地反击,联合魏氏、韩氏所灭。

   获得胜利的赵氏、魏氏、韩氏鉴于之前的厮杀实在过于残酷,也不敢打下去了,就约定大家直接把晋国瓜分,自立为国。

   这就是“三家分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