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1161章 郑成功旗舰当先,国姓爷来救我们了!

  为了表达决心,这一次郑成功一反正常情况下旗舰位于舰队正中央的常态,让自己所在的旗舰行驶在了最前方。

   荷兰人高大的炮台赫然就在前方。

   作为海上马车夫,荷兰是从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皇帝手中独立出来的,继承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殖民大帝国的丰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他们的炮台又高又大,射程能覆盖几乎整个海湾。

   此刻,炮台上明显已经察觉到了郑军舰队的到来,许多荷兰人正在上面来回奔走。

   “何斌,你去给舵手指引方向!”郑成功眼看就要进入炮台射程,果断下令。

   何斌,是大明客家人,是在台岛岛上极为罕见的,被荷兰人任命为官员的汉人。

   两年前,何斌曾经以荷兰人使者的身份前来觐见郑成功,商讨荷兰和郑家的生意。

   当时郑成功已经有了收复台岛的想法,就在吃饭的时候拉拢何斌。

   何斌毕竟是个汉人,对荷兰人欺压汉人早就不满,见郑成功如此有诚意,就暗中投靠了郑成功。

   回到台岛后,何斌开始各种搜集当地荷兰人的军情资料。

   随着时间过去,他的行为被当地荷兰人发现。

   何斌心知不妙,连夜逃出台岛,前来厦门见郑成功。

   如今,郑成功领兵收复台岛,何斌当仁不让成为向导。

   何斌得到郑成功的命令后,精神抖擞,站在了舵手身边。

   “往这边,继续转舵,就是现在,满帆,直走!”

   他的双目中燃烧着火焰。

   荷兰人差一点点就弄死了何斌,若不是跑得快,他现在已经是埋骨岛上的尸体。

   如今,他要复仇!

   在何廷斌的指引下,郑成功的船队在海湾中走出了一条非常诡异的线路,从北航道急速朝着海岸而来。

   南航道虽然能通行大船,但荷兰军队在该地的防守更加严密。

   北航道只有在涨水的时候才能通过大船,平日只能通过小船,故而这边的防卫力量并没有那么森严。

   如今,正是涨潮之时!

   借助从外面大海中汹涌而入的海水,郑成功的大船队精准绕过了炮台。

   “轰!”

   炮台之上,巨大的重炮开始轰鸣,朝着最前方的郑成功旗舰落下。

   看着黑乎乎的炮弹凌空而来,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荷兰人的大炮可不是开玩笑的,那是当世最先进的大炮!

   现在已经不是郑和下西洋那个大明一览众山小的时代了。

   无论是造船技术还是火炮技术,西方殖民国家已经领先了东方不止一个身位。

   一旦被命中,那就是船毁人亡!

   在众人的屏息注视下,炮弹落在了距离船只仅仅只有两三丈的海中。

   噗通!

   巨大的浪花轰然而起,将附近的几名水手溅了满脸满身。

   这几名水手先是一愣,随后哈哈大笑,对着炮台搔首弄姿。

   “打不着,哎,就是打不着!”

   “红毛番人,你们打不着我们哟!”

   船上众人哄笑起来,紧张的气氛一扫而空。

   郑成功的船队穿越了炮台,开始急速朝着岸边靠近。

   赤嵌城旁边的码头上,数千名当地高山族、汉族奴隶们,正在监工的监督下干活。

   “好好搬货,这些都是大荷兰主子们的宝贝。若是出了差池,仔细你们的皮!”

   监工们大声呼喊着,皮鞭不断地抽在奴隶们的背上。

   这些奴隶们身上都没有什么衣物,仅仅是下半身系着一块能勉强遮羞的裆布。

   他们的身体被长年累月的阳光晒得黝黑,因为缺乏营养而骨瘦如柴。

   一鞭子下去,顿时皮开肉绽。

   但伤口暴露出来后,却连鲜血都流不出多少。

   他们默默地承受着监工们的拷打,将货物不断地从陆地上搬运到停靠在码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上。

   艰难的生活让他们已经不再能被称为人,只能勉强算是行尸走肉。

   几名荷兰士兵悠闲地躺在用绳网系在树间的吊床上,晃晃悠悠,火枪放在脚下的树根旁,打着哈欠,等待着交班时间的到来。

   突然间,有人大叫了起来。

   “国姓爷,是国姓爷的舰队来了!”

   码头上瞬间寂静。

   下一秒钟,所有人都下意识地看向了北方。

   海面上,一排大船首尾相连。

   最前方的那艘巨舰上,两面旗帜猎猎飘扬。

   桅杆最上方的是“明”,甲板最前方的是“郑”。

   砰一声,吊床上的一名荷兰士兵头先脚后倒在地上,摔了一个狗吃屎。

   他满脸惊恐地爬了起来,顾不得擦去脸上的沙土,大叫道:

   “国姓爷来了,快逃!”

   周围的荷兰士兵和监工瞬间拔腿狂奔,朝着不远处的赤嵌城而去。

   短短两分钟,他们的身影已经没入了赤嵌城中。

   商船上那些荷兰水手们同样也是夺路而逃,仅仅慢了不到一分钟,也逃入了赤嵌城中。

   赤嵌城的大门随之紧紧关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