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小说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515章 摸不着头脑

  歇了片刻,吴胜邦有了点精神,就走到阳台上去看女儿的画。一看,却禁不住摇头。

   他基本的美术素养还是有的,自然识得女儿画的好坏。女儿的写生怎么说呢,画面上房子还是那些房子,凑在一起也像,但就是没有美感。

   晚饭是炒肝,做法也简单,就是把猪肝切成片,下水烫熟,然后勾汁水。

   味道嘛,也就那样,好歹也是荤腥。

   吃过饭,吴盼盼去写作业,吴胜邦拧开电视要看,唐大姐:“别影响孩子学习。”

   吴胜邦气道:“就她那成绩,影响也影响不到什么地方去。”

   唐大姐:“嘘,你小声点,孩子大了,也有自尊心的。”

   “全科不及格,还有什么自尊心,凭什么有。”老吴:“老唐,咱们虽然都是知青出身,但那是吃了时代的亏。以前读中学的时候,你我都是优等生,后来不也接受了大学教育。按说遗传不差啊,怎么就生了这么个娃娃,集中了你我身上的所有糟粕。”

   唐大姐:“什么糟粕啊,遗传了你的坏脾气吗?老吴,我发现你们父女越来越像了。”

   吴胜邦:“其实我有点后悔让你和盼盼来北京。”

   唐大姐:“怎么说?”

   吴胜邦有点丧气,说:“以娃娃现在的成绩,就算走关系念个高中,将来也是考不上大学的,几年后就要成为待业青年。如果你唐大姐在兰州还好,她是杂志社主编,好歹有点人面,随便找个单位就能安置了。”

   “可在京城,你我的事业刚开始,别人未必买你的帐。而且,这地方什么都不多,就是官多,咱俩又算得了什么。”

   唐大姐道:“盼盼也不是没有优点,她画画好啊,将来未必不能当个画家。”

   老吴:“你冷静一点,咱们都是干艺术的,什么人有才华难道看不出来?盼盼的画儿怎么说呢,不好看,缺少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一件好的艺术品,你一看就能感觉到体会到。咱们就拿孙朝阳来说,他的作品你只要读上两页就知道,这是好东西,这人的才气藏都藏不住。”

   他这话让唐大姐沉默,须臾才道:“才气这种东西虚无缥缈,培养一下未必就培养不出来。现在文坛上,父母是作家,儿女也从事文字工作这行的也多。我看他们写的作品虽然没有爹娘那样才气纵横,但也作得四平八稳。”

   吴胜邦撇了撇嘴,忽然道:“你发现没有,那些所谓的文二代大多是写诗的诗人,知道是为什么吗?”

   唐大姐:“咦,还真是。”

   老吴:“诗歌,尤其是现代诗好写啊。你写个一两百字,然后分行,就是一件作品。现代诗的标准很乱,无论怎么写,人家都可以从西方弄一个理论套上去,你还不好反驳。但文章不一样,文章是有规矩有结构的。写得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太容易露怯,也骗不了人。”

   唐大姐:“怎么说?”

   老吴:“我举个例子,上期有个诗歌刊物发表了某老作家后人的一首诗,题目是《最好吃的馅饼》,我念给你听。”

   《最好吃的馅饼》

   我去了西安。

   古老的长安城里。

   有人给了我一块馅饼,

   牛肉馅的,

   在乐游原上清秋,

   我认为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馅饼。

   ……

   听老吴读完,唐大姐骇然:“这也是诗?”

   老吴:“怎么就不是了,还发表在省级大刊物上。毕竟有父辈的余荫,刊物还是要给点面子的。现在是文学时代,混子也越来越多了。老唐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但真不行,我丢不起这个人。哎,盼盼将来怎么办呢?考不上大学,她的人生还有什么前途?”

   看丈夫痛苦,唐大姐安慰:“孩子还小,也许过两年就成熟了呢。其实啊,走美术生的路未必就不成,找个好的美术老师教教吧。”

   “没用,没那个天赋,她就不是个搞艺术的料。”

   “没有天赋就多培养啊,咱们认识那么多作家和学者,让女儿和大师们多接触。”

   “真没用。”

   夫妻俩一提到孩子,就愁得不行。

   即便心情再不好,工作还得继续。

   下来之后,就是鲁迅文学奖的重头戏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评选,这两项也是社会影响力最大的。

   前头说过,中篇小说是中国文学特有的品类,字数在三万字到十万字区间。这个体量兼顾了短篇小说的凝炼和意味,又兼顾了长篇小说的社会背景和人物描写,方便在杂志上发表。从七十年代到现在,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这次选送上来的都是最近两年有口碑的名篇,原本没有什么争议。但老吴感觉里面好像有个问题——都是农村题材——这未免有点太单一了。

   在之前他特意引导过,让多选城市题材,职业题材,体现我们现在这个改革开放,蒸蒸日上的新时代,要摸住时代脉搏。要推出如蒋子龙《赤橙黄绿青蓝紫》那样的工业题材。

   结果好了,选上来的还都是农村题材。没办法,现在的中国毕竟是农业社会,作家们很多都是从农村长大的,不少人还插过队,熟悉农村生活,让他们写城市,总觉得不得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