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从课本走向历史

第三三八章 被老天庇佑的男人

从课本走向历史 墨守白 2100 2024-05-30 14:28

  王庆一身麻衣葛衫,穿着麻鞋,裤腿卷起,宛然一副农夫的装扮。

   两头犍牛脖子间挂着铜铃,行动之间赢叮叮’的音符飘出。

   王庆一手扶犁一手持鞭,在料峭的风中,扬起手中长鞭,用力一甩,鞭上红『色』璎珞迎风飘飞,一声炸响陡然传出,如同早来的春雷在原野上炸响。

   两头拉犁的犍牛闻声而动,曲辕犁尖尖的犁铧轻易的钻进土地,破开土面,长着枯草的土地如同波浪翻滚齐齐往右侧跑去,倒扣于地,满是湿漉漉的泥土芳香。

   这样的大利器首次登场,他这个关中的实际控制人必须要亲自下场。

   一来向世人展现曲辕犁之妙用,将山君献图这些神异的事情,与自己绑得再牢一点,加重一些自己身上的神秘福

   二来,就是向世人表达自己重视农桑之意,鼓励关中百姓,好好做好耕作。

   王庆只在幼年时见过村上人用牛犁地,自己并没有亲自『操』作过。

   好在犁地也并非难事,他特意练习了两之后,也能做的有模有样。

   一条算不得直的黑线,一直延伸到路田亩的尽头,王庆掉转牛头,接着耕回来。

   围在周围观看的农业瑞器的人全都认真的看着这种别具一格的犁耕。

   有人估算一下,觉得速度虽然快了一些,但这种怪异翻地,实在有违他们的以往的认知,土块都扣了过来,以后耕作起来可就不容易了……

   一些经验老道的庶民,陷入沉思,随后眼睛忽然睁大,显然是想到了这样翻地所带来的诸多好处!

   有这样的好处在,纵然一日所耕面积与普通铁犁一般无二,也足可以称得上瑞器!

   有经验的人,都看出汉王耕地并不在行,在汉王来回耕了四趟之后,便有大胆的,对自己耕作技术极其有信心的的人,请命代为试验这瑞器。

   王庆自然不可能自己将这三十亩地耕完,闻言便欣然同意。

   那激动的身子都有些发抖的精壮汉子,便在众人或是羡慕或是险恶猜测中,接过犁柄卖力的耕作起来。

   最开始还有些不习惯,但很快就掌控了,只觉得这铁犁实在太好用!

   不用用力气控制深浅,简直不要太省力!

   斜阳西下,暮『色』沉沉,围拢在上林苑边上的人,不仅没有散去,反而越来越多。

   随着最后一丝日光被山峦遮挡,耕地的汉子拉住两头往下淌汗的耕牛。

   周围人群一片安静,全都愣愣的看着看着眼前这一片被沉底翻一边的农田。

   一道道的泥土,宛若一道道波浪一般,在地上排列,连成一大片,看着就让人心中欢喜。

   “三…三十三亩!泰一神啊!这一定不会真的……”

   “三十三亩,这…这怎么可能?”

   有人惊骇出声,不敢置信。

   得知消息后,特意赶来观看的萧何,也是一副吃惊的模样。

   他本就负责后勤等诸多方面的事务,比一般人更加敏锐,在亲眼见到这曲辕犁耕作效率之后,很容易的就将之想到了推广至整个关中乃至蜀中之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因此而增多的数不尽的粮食,增加的国力……

   莫不是此人真的是命所归?

   他看着如同农夫一般打扮,弯腰将地里一个石块捡起丢在田埂上的年轻男子,有些出神和暗暗心惊的想着。

   范增已经见识过两次曲辕犁耕作的效率,但现在再次看到,还是忍不住的心『潮』澎湃,这是佑大汉啊!

   他平复了一下心情,而后朗声贺道:“项王福泽无边!山君献瑞器,大汉当兴!”

   喊完之后,一揖到地!

   “项王福泽无边!山君献瑞器,大汉当兴!”

   身边的虞子期等人,闻言跟着大声恭贺。

   项王福泽无边!山君献瑞器,大汉当兴!”

   更多的人跟着呐喊,作揖。

   到得最后,这声音连成一片,如同春雷在上林苑边上涌动,众人皆拜,唯有王庆一人站立,开怀大笑……

   汉二年,正月十六,汉王项籍亲控瑞器,于上林苑旁侧农耕,一日耕田三十三亩,观者皆贺,齐曰佑大汉!

   汉王项籍大悦,谓众人曰,现已有曲辕犁三十架,将交付官府,做好标志,将先分于长仓、长平、长安三里,由里长保管维护,为里民所共用!

   又道,将会督促将作,加紧打制瑞器曲辕犁,力争三年之间,将曲辕犁遍布关中蜀中!

   关中众人闻言皆喜,齐齐拜谢,谢恩之声久久不绝!

   负责将作诸事的虞子期,见到经他打造出来的曲辕犁今日出来大风头,格外畅快,但闻听王庆出三年之内,让曲辕犁布满关中蜀中之言后,心中不免担忧。

   如今钢铁的冶炼,因为煤炭的使用,以及炒钢法的应用,与之前相比,产出多出数倍,但应用钢铁之处更多。

   仅仅是兵刃铠甲这方面,产出的钢铁就不够使用,如何还有余力在打制出这许多的曲辕犁?

   晚宴结束之后,虞子期找到王庆,出自己的隐忧,以及如今的难处,提出了优先发展刀兵,而后发展农业的意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