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

第64章 四百年后再相遇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十月二十三日,夜晚。

   月黑风高夜,丧钟敲响时。

   孟津渡口。

   “船只准备好,火把点起来,战歌唱起来,让对面知道我们将要渡过黄河。”张辽声嘶力竭的吼道。

   孟津北,王匡大营。

   “太守大人,孟津渡董贼集结大量兵力,怕是有可能趁夜渡过黄河,进攻我们。”从事韩浩禀告道。

   “加强黄河岸边的巡查,只要对方军队开始渡河,我们就给他来个半渡而击之,悠悠黄河水,就将为他们送葬。”河内太守王匡大笑道。

   “按照常理来说,他们渡河进攻应该秘密进行,为何如此大张旗鼓,深怕我们不知道一样?”从事韩浩眉头微蹙的说道。

   “董贼麾下皆乃关西、凉州、并州地区的武人,有几个会用兵的?”王匡不屑一顾的说道。

   话音刚落,大营内喊杀声响起,火光冲天,照得夜晚如同白昼一般。

   “怎么回事?”王匡大惊道。

   韩浩心中升起一股不详的感觉,正要出营查看,就见一名亲卫神色慌张的从帐外进来,禀告道:“太守大人,不好了,不知道从哪里出现的一队人马,进攻我们的后营,现在粮草被烧,士卒们已经大乱。”

   “不好,我们中计了,孟津渡乃是疑兵之计,敌人必定从小平津渡过黄河。”韩浩懊悔的说道。

   王匡与韩浩随后冲出营帐组织溃散的军队抵抗敌人。

   …………

   孟津渡口。

   张辽见到对岸火光冲天,大喜道:“白将军他们已经成功,儿郎们随我渡过黄河,立功之日就在眼前。”

   …………

   野王县,袁绍军大营内。

   “袁公,大事不好,南边出现战事,恐怕是董贼军夜袭王太守的大营,我们需要马上出兵援救。”郭图得到消息后,马上向袁绍汇报道。

   “整顿军马,全军向南救援。”袁绍脸色阴沉的说道。

   …………

   孟津北,王匡大营。

   此时战争已经进入收尾阶段。

   白起、吕布、高顺各率领一支部队在大营内疯狂乱杀,加上南岸的张辽带领五千人马渡过黄河,形成夹击之势。王匡一万五千人马,除了剩下四千余人投降外,此战歼灭一万一千人,河内太守王匡死于乱军之中,从事韩浩被擒。

   “哈哈哈,这一战真是快哉!”吕布大笑道。

   “白将军声东击西,暗度小平津之计真是绝妙。”高顺赞叹道。

   “多亏诸位将军神勇,士卒们悍不畏死,才能取得如此大胜。清点阵亡的士卒,按照大汉的制度必须给与抚恤金,安置医疗受伤的士卒,不能因为士卒受伤没有得到照顾而让大家寒心。”白起先是不居功的称赞大家,随后向副将嘱咐道。

   “好,白将军立功而不居功,又如此爱惜我们并州士卒,真有古之名将的风采。”张辽称赞道。

   “今晚应该来一场庆功宴吧?”吕布笑道。

   “估计会让吕将军失望了,因为马上还有一场仗要打。”白起笑道。

   “嗯,河内太守王匡几乎全军覆没,难道白将军还想继续北上不成?”吕布疑惑的问道。

   “白将军的意思难道是屯兵于野王县的袁绍会派军队来援救王匡?”张辽恍然大悟的说道。

   “没错,当王匡军营燃起熊熊烈火之时,恐怕袁绍的军队就已经开始集结,算来,估计最多一个时辰就会赶到这里。”白起斩钉截铁的说道。

   “如将军所料的话,我们是现在撤退还是列阵迎战?”高顺问道。

   “魏续听令!”白起喊道!

   “末将在!”

   “你现在率领两千人将俘虏和伤员全部带回荥阳妥善安置。”

   “遵命!”

   “我已经安排斥候查探过,离营五里处,可以埋伏。张辽将军和高顺将军各引两千人埋伏于此,敌军通过一半后,就可万箭齐发,吕布将军率领两千人镇守营帐,等到敌军大乱之时,可带军冲杀,我会自带两千人断其归路,务必将袁绍斩杀于此。”白起传令道。

   “遵命!”诸将皆意气风发的大喊道。

   …………

   就在袁绍大军快到之时,后军之中,此时担任曲长的乐毅向逢纪说道:“逢大人,这里山势险峻,夜晚又视线不好,如果董卓已经击败王太守又派兵埋伏于此,如之奈何?”

   逢纪蹙眉想了一会说道:“此言有理,我当禀告袁公。”

   说完就快马向前军追去。

   “若是我等用兵,击败王太守之后,必会在此埋伏,如果没人来就罢了,有军队前来救援的话,就可歼灭对方。”廉颇说道。

   “我们两个如今都是曲长,各自管理五百士卒,在逢大人还没回来之前,不如让他们放缓速度,免得被一网打尽。”乐毅建议道。

   “可!”

   于是在乐毅廉颇的命令下,共一千人渐渐放缓速度。

   就在逢纪向袁绍说明此事后,袁绍眉头微蹙,向两边的群山望去,正在考虑之时,忽然中军大乱,两山之间,万箭齐发,箭如雨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