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强横废太子

第97章 不妙的消息

强横废太子 南不蛮 2174 2024-05-27 12:16

  夜幕降临时分。

   东晋国东讨大军中军主帐。

   眼大重兵集结已基本完成,准备开往前线。

   王镇现在每天都在苦思冥想着该如何打好在任州的第一仗。

   却在这时,有探马报到,一个让王镇震惊的消息,使得王镇好半天说不出一个字来。

   “报告大元帅,虎口关失守,诸将军和手下十名主要将领全部被杀。”

   接到这个探报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不可能的事,这是在开玩笑的。

   隋国,不具备攻取任何一个东晋国名下城池的能力。

   何况,另一个情况是,下午他收到了诸良的加急,说隋国相国公子、隋国新皇弟子以及程咬京座下先锋伍召前来扰城,已经成功捕获,准备献给元帅于开战日祭旗。

   这个消息,曾经让大家非常欣慰,他还当着诸将的面表示要给予重赏并要求大家好好向诸良学习,寻找一切机会立功报国。

   怎么……一转眼,就说虎口关失守了?诸良等人全部被灭了?

   “再探!”他非常愤怒。

   还没等再探,第二个探马又回来了。

   确认了。

   隋国人里应外合,并且,利用了贱民的帮助!

   而且,比刚才报的还更糟糕的情况是,五万守军,除了已经死了的,只有少数兵逃出了虎口关,其余全部投降。

   贱民帮助?

   贱民能帮助什么?

   王镇气得暴跳如雷。

   这五万士兵,为何胆敢投敌?

   他气得想叫人迅速找了这五万士兵的相关信息,以便严惩其家人,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出现。

   但这么做势必要动员非常多的力量,而且需要耗时很长。

   因为士兵的信息向来不够完善。

   现在这件事只能战后处理了。

   越想越恼怒的同时,他心里也明白。

   这次对方跟以前不一样了。

   连贱民都用上了。

   民心真的有那么大的用处吗?

   东晋人打仗,完全靠硬实力,不靠民心。

   当然,此前的隋国也没有利用过民心。

   这一次不一样了。

   看来,对手是真的不容小觑了,增兵,势在必行。

   当晚,王镇上表,要求再增兵二十万……

   八百里加急送到皇上面前时,已经是第三天。

   而此时,虎口关失守的消息,已经让整个东晋国沸腾了。

   不用说,举国震惊。

   谁能想到,由十大良将率五万雄兵镇守的虎口关,竟然会失守。

   主将加十名大将全部被杀,五万守军全部降隋。

   更可怕的是,据说隋国甚至没有出动过一个士兵,只出动了一个少年。

   这实在是太不可理喻了。

   大家的反应是,这次的隋国,看来是得到了精兵强将,应该是有备而来,不好对付。

   难怪,隋皇猖狂至此,竟然当众敢殴打东晋使者,看来是有恃无恐。

   所以,在王镇的奏表到来之前,大家都已经在议论可能需要考虑增兵,只怕王元帅面子上过不去。

   没想到,连王镇也表示需要增兵。

   于是没话没说——准奏。

   只是有谁能想到,这次攻打隋国的第一目标城池,竟然从任州变成了更为险要的虎口关。

   ……

   而在隋朝这一边却是另一个景象。

   拿下虎口关的次日,隋国包括杨晋在内的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杨晋自己也不知道。

   因为这并不是他的计划。

   他的计划只是让伍召到虎口关闹上一闹。

   一则,可以在东晋引发轩然大波,然后就可以刺激东晋,让他们调集更多的兵力来。

   杨晋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尽量毕其功于一役,不想作过多的纠缠。

   毕竟,他要的不是一个支离破碎的东晋国。

   他要的是一个人口众多,没有受过大的破坏,国家基本保持完整,战后可以迅速恢复一切的东晋国。

   二则,帮忙转达一下国家没有忘记所有遗民。

   他记得在交换空间里,读过这样的句子:“沉默啊沉默,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死亡。”

   沉默中死亡的遗民太多了,他希望可以给活着的遗民们一个沉默中爆发的机会。

   遗民的爆发能产生多少力量他没有底,但民心是可以长期积累的。

   隋国如果还有什么地方领先于东晋,那就是民心。

   特别是在他登基之后,他特别关心的一个方面,就是民心。

   实在此之前,他在给雄阔的密信里,也已经说过了民心的重要性。

   得民心者得天下。

   尤其是,东晋食肉层荒淫无耻,一直用暴力来维持统治,来自民间或者底层的积怨不会少。

   让伍召在虎口关闹一次,传达的是国家的仁厚,获得的必将是民心,包括遗民的民心,还有东晋国底层百姓和士兵的民心。

   三则,可以提升士气。

   每天上朝,面对的都是带着绝望和悲观情绪的大臣,他确实受够了。这么闹一次后安然归来,就足于提升大家的士气和信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