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明末暴君:从收服锦衣卫开始

第104章 封赏爵位

  是日。

   京城官场。

   最惊天动地的消息,非皇帝决定更换数省巡抚。

   消息核心的核心是高薪养廉,严酷律令。

   朝廷苦百官久矣。

   大明建国,官吏俸禄历朝历代最低,两百余年来,历任皇帝未尝关心过百官俸禄,皇帝突然提出高薪养廉,焉能不让百官震撼。

   关键皇帝龙体安康以来,是实打实的行动派。

   提出的建议,政策,通常从急从快落实。

   所以高薪养廉何止未来可期,简直近在咫尺。

   大朝日。

   以往百官上朝如上坟,经常哭丧着脸,生怕皇帝不高兴,当朝拿百官开刀。

   今日,百官热情洋溢,内心满是憧憬纷纷兴高上朝。

   皇极殿。

   百官三五聚集讨论。

   朱由校没有让他们久等,一副唯我独尊的气势,迈着四方步昂首挺胸出现。

   端坐龙椅,受百官行礼。

   今日朝会,并无紧急要务,纯属例行公事。

   他希望快速总结近期的军政,对有功之臣封赏爵位,即领锦衣卫出宫微服私访。

   百官执笏行大礼,首辅李国普出列,总结几日间的军政,从宗藩考核到卫所量地计丁,从收拾勋贵到整顿京营,从重商主义到户部内帑和陕西商帮的合作。

   该说的,李国普详实道出,不该说的,他只字不提。

   告知百官,近期皇帝,内阁,六部的作为,朝廷未来目标是什么。

   朝堂内,尽管百官陆续收到部分消息,但李国普所提内容,远远比他们了解的更多,卫所军屯内量地计丁,推行商业重商主义,远远超出百官预料。

   皇帝放开对商贾的限制,各家子弟有机会通过科举入朝为官,更打破以往祖制。

   不论量地计丁,解禁对商贾限制,统统伤害官绅利益。

   特别是量地计丁,张居正改革末期,在全国范围统计田亩,计划实行量地计丁。

   突然去世,导致事情搁浅。

   今皇帝旧事重提,影响远比张居正改革更大。

   一来皇帝权力比张居正更大,二来皇帝更换内阁,六部,三司,这些要职要么是皇帝亲信,要么是能臣干吏,基本都支持皇帝大政方针。

   同时,皇帝还有张居正不曾有的优势,即皇帝在全国占有海量皇庄,倘若在皇庄同时实施量地计丁,连同卫所的军屯,这些田地超过全国总田地两成。

   若涵盖宗藩控制的良田统统试试量地计丁齐,不光数量庞大,还分布广泛,一旦百姓争相传颂,将为在全国范围内施行打下良好的舆论基础,朝廷决定改变征税模式时,几乎是顺水推舟,毫无阻力。

   少顷,礼部尚书钱龙锡率执笏出列,进言说:“陛下,量地计丁,解禁对商贾限制,两者背离祖制,冒然在大规模实施恐引起动荡。”

   又是你。

   朱由校瞥了眼钱龙锡,你担任礼部尚书,管理好礼部事务,插手户部事务,是否有点管的太宽了。

   然而,不等朱由校驳斥,首辅李国普执笏出列,站在钱龙锡身旁道:“钱尚书,地方情况,你我清楚,百官清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而富者多为官绅之家。”

   “历朝历代,未有像大明官绅一体,官商一体,把所有赋税都压在普通百姓身上。”

   “诸位,以前朝廷没钱,是大明没钱吗,不,是朝廷向向底层百姓,小商小贩征税重,对官绅不征税,对商贾征税轻,这种情况要改变,迅速改变。”

   “嘉靖朝以来,朝堂诸公朝以清廉着称,实则欺上瞒下,家族在地方圈地无数。譬如前阁老徐阶,通过投献兼并良田,一家占地四十万亩,这让百姓如何活?”

   “陛下敲打宗藩,恢复卫所,量地计丁,解禁对商贾限制,统统在为百姓,为大明谋活路,这么做有问题吗?”

   “你,我……”

   李国普在朝堂杀疯了,言语直白,句句实话,说的钱龙锡哑口无言。

   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大明钱财集中于官绅,商贾,宗室,勋贵之手。

   皇帝无视血脉,不惜名声向秦藩出手,官绅难道还比秦藩尊贵。

   这时,户部侍郎郭允厚执笏出列道:“陛下,阁老言之有理,这些年来宗室,勋贵,官绅特权无限放大,导致百姓小商贩赋税太重,臣建议不光全面推行量地计丁,更该打破士绅特权,不然,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啊!

   郭允厚,他要干啥?

   钱龙锡还想争辩,听到郭允厚建议打破士绅特权,顷刻吓得闭嘴不语。

   于此,皇级殿内不少官吏齐刷刷望向郭允厚,打破士绅特权,此贼已有取死之象。

   朱由校端着茶杯轻吮,突闻郭允厚所言,整个人来了精神,是该废除些许士绅特权了。

   不过时机不成熟,仍需耐心等待机会。

   朱由校出声说:“郭卿所言,有几分道理,不过,过于夸大。今日不议国事,宣布件小事儿。”

   闻言,许多官吏松口气,幸好是郭允厚一家之言,幸好皇帝改革不激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