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寒门县令,开局迎娶魔教圣女

第401章 吃了没实践的亏

  原本周正还一直没搞明白王游为什么要突然提出先后开始武举的想法。

   这与来之前对方问自己的完全不一样啊。

   直到听到这句话!

   脑袋里突然便反应过来。

   难不成,

   刚才说了这么久就是为了这一句!

   嘶~

   整个明堂里顿时安静下来,只听到有人窃窃私语的声音,不知道在聊些什么。

   王游左右看看周围……

   如今的自己已经站在很高的位置上了,几乎都瞧不见后面那几百号的官员,耳边即便听到声音也不知道具体在说啥。

   反正从自己开口之后众人就沉默了!

   眼前。

   太史仲稍微往后靠了一点……与王游走得近一些。

   似乎想要听听这话的解释。

   而王游也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见到这位令公,一个约莫五十岁左右的男子,举止投足间又感觉很有力道,可能年纪要比看上去小一点……只是因为多年操劳而面相偏老。

   如今明堂之上曹太傅不在,他的地地位相当于右相了,做出的任何决定会影响周皇帝乃至文武百官的判断。

   王游想要推行自己的政策,首先要说服的就是他!

   “王大人所谓的人数调整是什么意思?”

   似乎众人还没想明白。

   也对,

   因为在后世这方法在公务员考试中都看腻了,那些以进入体制为主要人生追求的家庭就经常会有全国巡考的情况。

   见怪不怪,但唯独这地方还没有施行,还是统一的考试,所以在自己提出来的时候中任意时间没想明白而已。

   “回令公,我说的也是字面上的有意思……一旦有前后的武选自然就会出现有人多次参加的情况,但其实这是一件好事。”

   王游举例了这种方式带来的好处之一,

   其实能够到处走动巡考的人并不多,一来是路程太长,如果时间充裕还好,但如果就相隔一两个月,那对方舟车劳顿花费的精力也多,会影响自己考试的状态。

   但换句话说,如果在这种状态下也能够取得好成绩的话,那这人的能力是真的强。

   当下的大周朝就需要真才实学的人进入武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四境平稳度过这一动荡时期。

   再者,

   原本各地的武者相互之间联系很少。

   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各地方武学上的交流,从而使大周朝武选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下官当初在南境为官,就发现当地人与北方交流极少……就拿我家中内人说,她甚至一直觉得自己是当今江湖数一数二的高手,海北天南,终是眼界有限。”

   王游眼下是在捡着好的地方说,自然是瞎扯。

   没办法,只能把自家娘子也拿出来说说!

   眼看周围无人回应,于是再次看向太史仲,甚至也看向高台上的周皇帝继续说。

   “南境为何与北方有隔阂,其实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交流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武者不自谦,大多很有血性,若发现了自己的能力远不如北方,那自然会加倍努力,也许短时间内看不出效果,可时间长了相互的差距减小,对我朝越发有利!”

   王游内心里不得不感慨后世人已经把很多实践做了一遍,否则今天这话都说不出口。

   相互交流自然有利,

   但相互交流也会有排斥……

   只要时间久了,地方发现自己真的不如北方,那武选的偏向就会更多选择当地人。

   这就是后世的地域保护啊!

   本来各地的取仕当地官员占比一大部分,自然会更多的选择当地人,只要总体的数量变多了,取仕的人自然就多。

   眼下王游只要灌输给众人说,这种方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有效果,这样一来即便接下来有人发现了其中的猫腻,也不会立马站出来反对。

   这世上本来就没有多少公平的事。

   但取仕的事至少要做到相对公平,反正表面上看起来是要这样。

   不然无法服众……

   只有瓦解掉当地士族的绝对掌控,自己才有办法集结新的势力。

   “那……王大人的意思应该怎么调整呢?”太史仲皱起眉头问。

   似乎也觉得王游刚才说的话没问题。

   因为站在中书令的身份上来讲,有定国安邦之策是一定要采纳支持的,况且我朝科举一向都有点问题,只不过没人敢动而已,但武选会相对好一些。

   由于在场的官员中有主导地位的依然是文官,只要不涉及到各自的地位和利益,改动武选一边不会有太多反对的声音。

   且值得尝试一下!

   当下朝廷很多既定的规矩都是曹太傅辅政期间确立的,自己很难改变。

   如今有人再提出来,并且能够说服陛下……对自己来说是好事啊。

   只是……

   以太史仲的敏锐嗅觉,总感觉里面有点什么问题。

   但是一时间又想不出来,所以只能问了。

   “下官提议将取仕人数重新分配,北方历来是人数最多的地方,但也太多了,我建议截取一半……将名额分到各个州郡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