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靖难再现,这次我是朱允熥

第14章 董伦

  京西有一处僻静之所,这里依山傍水,寻常百姓,压根进不得这个地方。

   在山间的垭口处,再至河边,都有守卫守着。这些守卫,清一色的布甲长枪。在这太平的时候,守卫们坐在山间河边,十分慵懒。

   官道上,一行三四个人,抬着一顶轿子,往这边走。

   守卫打头的那个,眯着眼睛,用手挡住太阳,“那边的,这里可不准再进了。”

   骑在马上的是徐允恭,他到的这片地方,是开国公常家的私田。每年有大量的进项,从这里进开国公常家。

   徐允恭握紧缰绳,“好小子,敢拦你爷爷我的马。”

   守卫头子听的声音熟悉,拍拍屁股从河滩上站起来,再去细看,“哎哟,大人,咋是您来了。”

   赶紧的一路小跑过去,守卫头子递上水壶,“大人,自打您进宫当差。兄弟几个,托您送到了这儿。每日清闲,都可盼着哪天再见着您呢。”

   这些守卫,曾经都是大都督府的将士。

   跟着徐达、常遇春两个开国功臣南征北战,不少都落下了伤残。退下来之后,替魏国公徐家、开国公常家,看守着私田。

   而徐允恭曾在大都督府做过都护府断事官,因此和这些人也是十分的熟稔。

   “大人今日此来?”

   徐允恭竖起马鞭,指着山上一处人家,“我是奉命来请人的。”

   顺着方向看过去,头子明显的一愣,“大人说的,可是那董伦。”

   他有些不敢相信,董伦自从洪武七年到京城之后,就鲜有人过问。除了偶尔有常家的人,送些酒肉过来。

   做了常家的佃农,董伦的日子过得也有些紧巴巴。

   昔日大儒,落得如此光景,只因他是前元的旧臣。又因与刘基为伍,受得李善长的打压。

   “不错,带路。”

   头子牵起马绳,目光瞥向旁边的王八荣。太监打扮,却能跟着徐允恭出宫,看出来头不小。

   “瞅啥瞅,这是三爷身边的人。”徐允恭笑骂一句。

   对于这些当兵的人来说,对“三爷”这个称呼,有着天然的亲近。

   他是常遇春手底下的人,而朱允熥的生母太子妃常氏,又是常家的大小姐。其中的亲近与否,也可以通过日常的称呼来看出。

   他们称朱允炆为二殿下,对朱雄英和朱允熥则是称为大爷、三爷。

   打头的赶紧行礼,“王公公,小的平常闲散惯了,没那么多规矩。不便的地方,还请恕罪。”

   穿过一处木桥,便是董伦的小院子。

   董伦正在院子里打理菜地,看到有人来了,也只是抬头看一眼,就又低头做自己的事情。

   “诶,董老头,这位是魏国公徐大爷!”

   董伦好似没听见,继续用舀子把桶里的粪水浇到菜地里。

   打头的那个脸一红,捂住鼻子,“大人,这姓董的,有些傲气。”

   徐允恭笑着推开,走到董伦身边站定,“董先生,晚辈魏国公府徐允恭,特奉命来请先生。”

   董伦这才放下手上的活,语气平淡,“来了就是客,坐吧。”

   四下去看,只有一个沾着泥块的木头长凳。徐允恭没有坐着,而是再问,“敢问先生今日方便嘛。”

   董伦摇摇头,“不方便。”

   屋里,董伦夫人端来杯子,“这位大人您坐,乡间粗茶,不比京城,您还请多担待。”

   这时,董伦开口问道,“谁让你来的。”

   “陛下的旨意。”

   董伦又问,“请我何事。”

   徐允恭答道,“晚辈不知,还请先生行个方便。”

   见徐允恭这个武人如此有礼,董伦心中疑惑,看向后面的轿子,更是起了疑心,“我若是跟你回去,那李善长会不会半途找人杀了我。”

   接着,董伦摇头,“不去,说什么老夫也不去。”

   就要转身离开时,轿子掀起一角。

   “董伦,你站着。”

   董伦心中一怔,轿子里继续说道,“老婆子我,这辈子只请过三个人。第一个人,是刘基。第二个人,是宋濂。而你董伦,是这第三个。”

   “臣董伦,见过皇后娘娘!”其他人,董伦自视清高,不放在眼里。

   可是,这个马皇后,董伦可做不到。古往今来,董伦都找不到比当今皇后还要贤明的女子。

   当初在青田时,他与刘基对弈。得幸,见了马皇后。

   刘基感慨:有此贤内,何愁大业不成。便是应了马氏相邀,出山相助。

   马皇后将帘子掀的再开些,“请刘基,是为了天下百姓,他们辅佐陛下,成就大业,以救万民。请宋濂,是为大明朝也为大明百姓,宋濂大贤,可教辅太子,以为明君。”

   顿了顿,马皇后更加诚恳,“请你,同样是为天下万民。两个皇孙,择其贤者,日后便是大明天子。再于私,老婆子我拗不过孙子。他点名,要请你为师。”

   “我时常和陛下说,不论是皇家还是寻常百姓家,都得尊师重道。家里的师傅,就得请回去。”

   言罢,周围就只剩下风的声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