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靖难再现,这次我是朱允熥

第496章 舅舅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样的道理,朱允熥是明白的。

   只是,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他们关系到大明朝的方方面面。而且,他们也并非主犯。

   见着朱标时,朱允熥是有些心虚的。

   烛台下,跳动的火焰,映射出朱标略显疲倦的脸。他的双眼,浑浊且布满血丝。看着手中从各省送来的文书时,上头的字,朱标都有些费劲才能看清。

   边上,太子妃常氏正在泡茶。

   这是夫妻俩之间的默契,朱标手中的国事不处理完,常氏也不会吹灯去歇息。

   “儿臣参见父皇。”

   “媳妇参见父皇。”

   朱元璋摆了摆手,原本心中还有那么一些的怨气,也随着一步一步走近御案而消散。

   随意翻看几眼,朱元璋有些不满,“这都啥时辰了,还不去睡。你看你这眼睛,快跟兔子一样了。”

   桌上的文书、折子,有些杂乱。

   朱元璋看的那一份,恰好是刑部尚书佟维上的一份自辩的折子。

   其中言语之恳切,着实令人动容。

   只是,这样的手段,在朱元璋这儿,并不管用。他也只是瞥了一眼,就迅速的合上。漫不经心的问道,“熞儿呢,怎么没瞧见。”

   常氏正好端着茶杯过来,将杯子摆好,开口回答,“熞儿在奶妈那儿,媳妇来这儿伺候太子歇息。”

   朱元璋呡一口茶,煞有其事,“自己的娃,还是得带在身边。总给别人养着,这算什么。你母后当年,几个娃哪个不是亲自带着。”

   “只是宫里的规矩...”常氏不敢争辩,只得说出自己的苦衷。

   哪个母亲,不希望自己带着孩子。

   只是,宫里有宫里的规矩,常氏不能更不敢,违背规矩。

   朱元璋愠怒道,“宫里的规矩,那是对旁人的。你是咱自家人,有些规矩,也不必总得守着。咱说了,自己的娃自己带,咱准你的。”

   常氏心中一喜,“媳妇知道了。”

   训完了儿媳妇,朱元璋又说到朱标,“你这是要到啥时候,准备着通宵去看?咱老了,不怕死,通宵也就通宵了。你才多大,咋尽不跟你爹学些好的。”

   说完,朱元璋不由分说的夺过朱标手中的文书,丢在一边,“这人,杀便杀了,咱替你定了。”

   刚要起身的朱标,又连忙的回头。

   “父皇,锦衣卫递上来的名单,有一多半是冤枉或是罪不至死的。”

   朱元璋面无表情,“咱知道,可他们必须死。他们不死,你儿子便是名不正言不顺。”

   朱标沉默了,道理他都懂,只是狠不下这个心。

   朱元璋也不再多说,把常氏与朱允熥叫到一边,手指着窗外,“这些日子,你奉旨回趟娘家。把宫里的事,说给你那几个兄弟听。”

   “他们是熥儿的舅舅,这个时候,就他娘的别做没事人了。告诉他们,这是咱的旨意。让他们可劲儿的在朝廷里闹腾,逼那些读书的。都是从死人堆里滚出来的,总不至于怕了这些读书人。”

   “这时候不出来,还咋让熥儿指望这些舅舅们。”

   站在菜园子里,朱元璋卷起裤腿,一脚踩进泥地,“瞧着些,等你再大些,帮咱种地。到那时候,咱不能

   里。一颗一颗的拔,“这些菜,长得好,咱就留着。长得不好,就只能拔了。不然,它会毁了整片地。”

   又端来干净的桌子凳子,取来两盏蜡烛放住,“殿下,您慢用。臣到那边瞧瞧去,有事儿您喊一声,

   皇爷的旨意,臣是肯定要见的。臣这辈子,就服仨人。头一个,就是皇爷,第二个是太子,第三个是三爷您的外公。

   臣就只剩三爷您了。臣不想着富贵,就怕有人对三爷您不利。您是皇爷的嫡孙,也该是大明的储君。”

   蓝玉把杯中最后一点酒,也倒进自己的嘴里。目光盯着黑暗之处,自言自语,“可惜,蓝爷我命不好,

   十年来,你无论做什么,皇爷爷都能饶恕你。一来,你蓝玉确实有功。二来,皇爷爷那是念在开平王。”

   “元年征大都,你不顾魏国公帅令,屠一城。二年征王保保,你纵容兵士,强抢民女。六年时,平

   三千余人。九年时,你讨四川山贼,放火烧自家粮仓。十二年时,你与颖川侯入滇,将帅不和,致使军心涣散

   什么时候想明白了,什么时候再出去。反正,漠北战事有魏国公,西南战事有英叔。大明朝,少你一个蓝玉,

   走。后面,毛镶拎起又粗又重的大铁链子,“永昌侯,我要是您啊,就认个怂。这腰杆子,何必挺得这么直呢

   吃什么,你就给他什么。皇爷爷那儿,孤自去说。可蓝玉日后若是说你毛镶,对他用刑,孤可不能饶了你。”

   一根蜡烛或者是一盏油灯。布满灰尘的桌子上,蓝玉用嘴吹一吹。再用袖子一抹,这就成了能用的桌子。

   蓝玉舌头舔一下毛笔,想了想,“皇爷,臣错了。这鬼地上,老鼠来了,都掏不出个洞来。臣心里头憋屈,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