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黄袍加身,你们可害苦了朕

第46章 惊天财富

  秦兵此番抄家,共抄得金银九百万两。

   财宝被统一运到布政使司衙门,将钦差行辕后院堆得满满的,形成一座金山银山。

   对高杰来说,这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听过这么大数目,更别说亲眼看到了。

   这事出去跟人吹牛逼,都觉得倍有面子。

   但周鉴依旧不满意。

   他还是没看到古董字画、珍珠之类的宝贝。

   都说范永斗好收藏,这不科学啊!

   “确定八大奸商家族的人都抓了?”

   王业泰回道:“那帮秦兵太过暴躁,八大奸商家族被他们杀了七七八八,还有一两成全部关在牢里,我拿着他们的族谱一一查验过。”

   周鉴微微点头。

   即便有漏网之鱼,那么多财物也不可能一下子运走。

   “这帮奸商家中一定有密室之类的暗层!”

   周鉴看向高文采:“老高,你带着北镇抚司的兄弟去重新搜一遍!挖地三尺!”

   “是!”

   锦衣卫火速行动,将八大晋商的库房地窖搜了个遍,进行二次抄家。

   论抄家,秦兵比锦衣卫差远了。

   他们分散在府内搜寻,如同寻宝人员,走几步就变换脚步轻重,判断底下是否有地窖。

   或在方砖上敲打几下,以防地砖下有暗层。

   锦衣卫抄家多年,经验丰富,深知大户人家的藏金手段层出不穷。

   果然,一名锦衣卫发现了情况。

   他掀起一片方砖,竟发现下面是一处底下通道。

   通道足有十几米,连接着一个地下仓库。

   高文采得知后,亲自带队下去。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仓库十分宽敞,里面堆满了黑色大铁箱子,足足垒了好几层。

   一名锦衣卫笑道:“头儿,你猜猜里面装着什么?”

   “打开看看就知道了。”高文采懒得猜,挥手上前去开箱。

   锦衣卫持着疑惑的态度,小心翼翼的打开其中一个箱子。

   “好家伙!”

   有人怪叫一人,下意识捂住眼睛。

   全是珍珠玛瑙,宝石珠玉,险些闪瞎了眼睛!

   锦衣卫又打开几个箱子。

   其中一些箱子,装满了古玩字画。

   有的箱子里,装着一些他们没见过的稀罕物件。

   光看卖相就挺值钱。

   这里的箱子,足足上百个!

   除了这些,还有大量成色上佳的黄金。

   “他娘的,这些狗日的奸商真他娘的有钱!”

   一名锦衣卫骂骂咧咧,口中泛酸。

   饶是他们经常抄家,见多识广,也深受震惊。

   光是范家这个地下仓库,所藏珍宝价值不下三百万两银子!

   这还只是八大晋商中的其中一家。

   高文采不敢怠慢,命人封存看守,又让人前往另外几家依旧搜寻。

   他自己则是赶回钦差行辕,上报此事。

   周鉴得知消息后,再次亲临现场,指挥抄家工作。

   这次他没有调动秦兵,只用钦差护卫二百来人。

   “秦兵那帮粗人,给他们机会不中用!”

   王业泰乐了,忍不住大笑几声。

   忽然收到鉴哥的眼神示意,他连忙召集部下,命令不许声张,悄悄的干活。

   羽林卫加班加点,锦衣卫在一旁协助。

   直到深夜快天亮的时候,他们才完成二次抄家工作,将所有财物登记造册。

   当看到文册上的数目后,周鉴的手忍不住颤了颤。

   玛德,也太多了吧!

   秦兵抄家所得共计九百万两银子。

   锦衣卫和羽林卫居然抄出了六千多万两价值连城的宝贝。

   黄金珠玉、珍珠玛瑙,古董字画,各种精美的物件,让人叹为观止。

   连后世十大名画中的《清明上河图》、《唐宫仕女图》及《步辇图》真迹都在其中。

   奸商们家中所藏的东西,都赶上国家博物馆了。

   周鉴拿起《清明上河图》,仔细观摩,越看越喜。

   这幅名画,自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出,便被收入皇家御府。

   宋徽宗赵佶曾仔细观摩过,还加盖了双龙小印。

   靖康之变后,《清明上河图》落入金人统治区域。

   此后二百年,历经几次易手,到了大明立国,又开始疯狂转手。

   周鉴在上面看到许多人的题记或印章。

   如弘治朝的内阁首辅李东阳,正德朝的兵部尚书陆完,嘉靖朝的内阁首辅严嵩,万历朝的大太监冯保。

   没想到,自冯保之后,《清明上河图》竟落到了奸商手中。

   周鉴感慨万分,历史真是奇妙。

   放弃了在这幅国画上盖章的想法,他开始想办法处理这些惊天财富。

   全部交给朝廷?

   姐夫只要是我抄出二百万两银子就行了......

   现在抄出七千万两,会不会把他给吓着?

   不行!

   姐夫贵为皇帝,乃大明王朝的希望,绝不能把他吓出毛病!

   怀着对姐夫的关心,周鉴决定少报一些......

   为了保密,所有财物都集中在范家府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