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黄袍加身,你们可害苦了朕

第162章 夜不收发现的惊天秘密

  周鉴虽然下令炮击长沙城,但是并没有强行让士兵攻城。

   城墙上,献军死伤无数,大批献军的尸身挂在城墙上,还有的挂在旗杆上。

   半个时辰的炮火轰击后,明军停止了炮击。

   献军抓住这个机会,在城墙上加强工事,另外搬运大批尸体。

   整个城墙上尸体,内脏,血液,金汁融为一体。

   其味道已经无法用单纯的臭味来形容。

   周鉴越想越觉得哪里不对劲。

   在中军大纛旗下,招来了高文采。

   “本督越发觉得,这是张献忠设的圈套。他们把城墙大门用石垒封死,这不像献军的作风。”周鉴正用手指着前方长沙城门,说道:“献军向来惯用游击战,能打则打,打不过跑。因此,本督怀疑这里面定有鬼,你亲自带人前去调查,一定要找出献军在玩什么阴谋。”

   “卑职明白!”高文采说道:“事关重大,卑职这就出发。”

   周鉴点点头,随后继续下令炮击长沙城,但就是不发兵强攻城墙。

   高文采带领五名夜不收乔装打扮成百姓,悄悄的离开了队伍,到周边探查情况。

   高文采等人骑着快马,在周边巡察。

   所过之处,并没有发现异常。

   甚至有夜不收怀疑,总督大人是不是最近打仗疲惫,精神高度集中导致的敏感。

   随从夜不收说道:“我们查看了周围村庄,百姓们都在安居乐业,似乎没有发现献军大规模埋伏的动静啊”

   这时,高文采闻之一怔!

   “什么?你刚才说什么?”高文采神经紧绷的问道。

   “没有发现献军大规模埋伏的动静啊!”那名随从夜不收说道。

   “不!前一句?”高文采目光凝聚,问道。

   “前一句,奥!”那名随从夜不收说道:“我们查过周围的村庄,百姓们都在家好好的呢!这有什么问题吗?”

   高文采说道:“对,这不对劲!现在长沙城外战火连连,大战在急。百姓们不逃难,却偏偏在家里呆着,这才不正常呢!”

   五名夜不收随从互相对视了一眼。

   “高大人,你的意思是这些百姓有问题?”身旁的随从夜不收问道。

   “我估计……”高文采停顿了一下,说道:“我敢肯定这些百姓有问题。我们要去探访一下。看看这些百姓都在干什么?”

   高文采等人,将马匹藏在树林里,留下两名夜不收看管,自己则带领其他三名随从夜不收潜入附近的村庄。

   此时,正是太阳高照,酷热难耐。

   村庄里似乎很安静,鸡狗基本上被热的不出来活动。

   高文采等人悄悄的潜入了村庄。

   他们几个人躲在草堆后面。高文采拿出千里镜,对准前方的屋舍观察。

   令他惊讶的是,屋里有很多百姓在午睡。

   高文采寻思着,正常百姓无非夫妇俩,外加小孩和老人。

   为何屋子里都是强壮的男子,一个个赤身躺在地上睡大觉。

   高文采收起千里镜,做了一个手势,示意其他随从也不收,不要发出声音,悄悄的贴着滚烫的地面,爬到后院查看。

   由于大太阳照射,地面被晒的滚烫。

   但是高文采等人忍受热痛,恰恰的爬到了后院。

   当高文采爬上篱笆,抬头望去,看到了令他极为震惊的一幕。

   地上有两个孩童的尸体,和一个男子的尸体,一名赤裸女子被吊起来的尸体。

   高文采这才明白,屋子里的绝对不是普通百姓,而是献军假扮的。

   附件真正村子里的百姓被这些献军屠杀了。

   这帮献军真够残忍地,随意屠杀百姓,禽兽不如!

   但是,这些献军屠杀百姓的目的是什么呢?

   难道仅仅是为了霸占房屋吗?这个说不通啊?

   高文采决定,带领这三名随从夜不收躲起来,等到天黑了,在出来打听消息。

   天色渐渐昏暗,乌鸦在树丫上“嘎嘎”的叫。

   躲在草堆中的高文采,热的满头大汗。

   他悄悄的说道:“等会,天黑了,抓一个舌头过来,问明情况。”

   其他随从夜不收点点头表示明白。

   夜幕下,屋子里的一群穿着百姓衣服的人在哈哈大笑,吃着酒肉。

   高文采和三名随从夜不收等在外面,这时,从屋里出来一个光着上半身的男子,站到墙后面撒尿。

   高文采见状,做了个手势,表示就抓这个。

   身边高大的随从夜不收,明白了高文采的意思。

   恰恰的走到那名赤裸上身的人后面,一个掌劈下去。

   重重的劈在那名赤裸上身的男子脖颈处。

   随后失去意识,浑身瘫软,正要摔倒的一瞬间,被夜不收接住身体。

   就这样,这名赤裸上半身的男子被扛到了附近的树林里。

   高文采掏出“大炮”朝他撒尿。

   一泡尿将其浇醒!

   “敢喊一句,老子捅死你!”高文采小声的说道。

   “不敢!不敢!”那名赤裸上半身的男子环顾四周,看着一帮蒙面的人,哽咽了一下口水,问道;“你们是什么人?抓我干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