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刷视频通古代,古人都亚麻呆了

第108章 另人恐惧的天才

  都说史书是胜利者书写的,所以大部分史书也只是仅供参考罢了。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子孙更愿意相信一些野史的原因。

   史书记载: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知道刘邦畏惧厌恶他的才能,所以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

   韩信由此日益怨恼忿恨,在家中闷闷不乐。

   而且韩信对于自身和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人处在同等列侯的地位而感到羞耻。

   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樊哙行跪拜礼恭迎恭送,自称臣下,并说:“大王竟然肯光临臣下的家门!”

   韩信出门后,自嘲道:“我居然活到了和樊哙这种人为伍的地步!”

   刘邦曾经悠闲地和韩信谈论各位将军才能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

   刘邦问韩信:“像我这样的能统率多少兵马?”

   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

   刘邦说:“你怎么样?”

   韩信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

   皇上笑着说:“越多越好?为什么你那么厉害还会被我抓住?”

   韩信说:“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而善于领导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抓住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后来,陈豨被任命为代丞相 ,向淮阴侯辞行。

   韩信拉着他的手避开左右侍从在庭院里漫步,仰望苍天叹息说:“您可以听听我的知心话吗?有些心里话想跟您谈谈。”

   陈豨说:“一切听任将军吩咐!”

   淮阴侯说:“您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宠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怀疑了;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我为您在京城做内应,天下就可以取得了。”

   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所以对此深信不疑,他说:“我一定听从您的指教!”

   汉十年(前197年),陈豨发动叛乱,刘邦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

   据说他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

   随后和家臣商量,趁夜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

   韩信部署完毕,等待着陈豨的消息。

   韩信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

   他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

   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害怕他的党羽不到位,于是和萧何合谋,派人假称从刘邦那里回来,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要来祝贺。

   萧何欺骗韩信说:“就算生病,也勉强去祝贺一下吧。”

   韩信入宫,吕后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将他斩杀。

   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彻的计谋,以致被妇孺之辈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

   刘邦从平叛陈豨的军中回到长安,见韩信已死,又高兴又怜悯他,问:“韩信临死时说过什么话?”

   吕后说:“韩信说悔恨没有采纳蒯彻的计谋。”

   刘邦就诏令齐国捕捉蒯彻,后被蒯彻说服,将其赦免。

   这些所谓的正史记载,可以说是漏洞百出!

   首先韩信如果真的想要谋反,根本就不用等陈豨发动叛乱。

   而且韩信怎么假传诏书?

   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况且是在夜里假传诏书,怎么可能不引起别人的怀疑?

   除此之外,韩信当时最应该做的并非是去袭击吕后和太子,因为以他的谋略,应该知道即便抓了吕后和太子,也会让自己身处险地!

   韩信可是兵仙啊!常年行军打仗早已经养成了战必胜,攻必取的习惯,他如此谨慎之人,怎么会做如此不谨慎的事情?

   其次谋反这种大事,又怎么可能轻易的走漏风声?

   当年韩信被刘邦抓捕就是因为诸将的告发,现在又是他家的奴仆告发他谋反?

   如果这些都是事实,那么韩信就没有资格被称为兵仙了,他更没有能力战胜项羽,帮助刘邦平定天下!

   不招人妒是庸才,韩信就是自身的光芒太耀眼,所以才会惹下这些祸患。

   直至韩信身死,刘邦都不知道这里面的真实情况,他得知的经过,也都是吕后告诉他的!

   史书记载,刘邦见韩信已死,又高兴又怜悯对方。

   实际上刘邦是真的高兴吗?真的怜悯吗?

   但凡脑子正常的人,都知道刘邦肯定不高兴,更不会怜悯韩信,他怜悯的是他自己啊!

   樊哙、周勃、灌婴等人都十分惧怕韩信,刘邦抓了韩信却不杀韩信,就是为了震慑这些人!

   所以当他得知韩信身死,就知道自己同样大势已去,再也没有人能够帮他震慑樊哙、周勃等人了!

   当年张良劝说刘邦对韩信做出承诺,不管韩信犯下任何罪责,都可享受三不杀、五不死的豁免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