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刷视频通古代,古人都亚麻呆了

第105章 韩信:王侯将相,国士无双!

  为何蜀汉代表着浪漫?因为蜀汉男人之间的情义也可以像爱情一样浪漫!

   桃园三结义的兄弟情,三顾茅庐的君臣情,长坂坡的生死情,白帝城托孤后的父子情。

   这些真挚且热烈的情义,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是如此的难能可贵!

   虽然蜀汉没有获得最后的胜利,但蜀汉的专属浪漫却深深的感动了后世之人!

   ……

   继姜维的意难平之后,天幕又显现了新的任务。

   第五位:韩信。

   韩信,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

   韩信出身平民,早年家庭贫困,曾寄人篱下,受胯下之辱。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韩信先投靠项梁、项羽,后投靠刘邦,均不被重用。

   刘邦入汉中时,韩信逃走,被萧何连夜追回,并推荐给刘邦。

   刘邦于是登坛拜韩信为大将,与项羽争夺天下。

   汉元年(前206年),韩信献“汉中对”,平定三秦。

   在楚汉之争的过程中,韩信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横扫魏、赵、代、燕、齐诸国,并数次以兵支援刘邦。

   蒲坂之战,他以声东击西之计拿下魏都安邑。

   井陉之战,背水一战,大破赵军。

   潍水之战,水淹齐楚联军,斩杀楚将龙且。

   垓下之战,布五军阵诱敌,击破项羽军,最终迫使项羽于汉五年(前202年)自刎于乌江。

   战后,韩信因功徙封楚王。

   汉六年(前201年),刘邦开始剪除异姓王,韩信被贬为淮阴侯。

   汉十一年(前196年),因被人告发参与陈豨谋反,韩信被吕后与萧何合谋杀死于长乐宫,并被诛三族。

   天幕对韩信做了笼统的介绍之后,紧接着响起了背景音乐。

   BGM:此生过半 (DJ阿卓版)

   词作者:李贤轩/Kici

   曲作者:Listen Dream

   编曲者:DJ阿卓

   演唱者:豆包

   此生已过半

   昨日依附着青山

   忘穿这世间的尘缘

   如凝望深渊

   良人如散落花瓣

   天台山 看春雨 梨花寒

   繁华落尽 已成霜

   你眺望 所有目光

   生劫难渡 夜微凉

   佳人几许 难相忘

   如君所愿 梦一场

   难以相忘 各一方

   长夜独自慢慢不曾忘

   ……

   此时天幕上出现了少年时期的韩信身影。

   韩信青少年时期,既贫穷又没有好的品行,无法被选为官吏,又不能经商维持生计,常去别人家里蹭吃蹭喝,于是人们大多都讨厌他。

   尽管风评不佳,但韩信却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志向。

   母亲去世后,韩信家中已经穷得连办丧事的钱都没有了,但韩信还是找了一处又高又宽敞的坟地,想着将来那坟地四周能安置下一万户人家来守墓。

   韩信曾经多次前往南昌亭的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很讨厌韩信,在一天早上提前把饭煮好并且吃光。

   到了吃饭时,韩信去了,却没有给他准备的饭食。

   韩信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终离去不再回来。

   韩信在城下钓鱼,一群大娘在河边漂洗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

   几十天都是如此,直到漂洗完毕。

   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

   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王孙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淮阴县的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

   对方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韩信仔细地打量了对方一番,最终选择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

   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这就是后世非常熟悉的‘胯下之辱’。

   秦二世二年(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趁势平定江东渡过淮河北上,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却在其麾下默默无闻。

   次年(前208年),项梁败死,韩信又归属其侄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

   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

   汉元年(前206年),汉王刘邦入蜀之时,韩信离楚归汉,担任连敖(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

   后来韩信犯了法,理该被处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经被斩杀,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抬头仰视滕公夏侯婴,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

   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刘邦。

   刘邦让韩信担任治粟都尉,他并没有发现韩信与众不同的地方。

   由此可以看出,刘邦所谓的知人善任并不是那么的全面,至少他没有发现韩信这个人才,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目光比较短浅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