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武庙存在的意义
大隋位面。
隋炀帝望着天幕一阵叹息。
“我杨家的儿郎以身报国,可惜却遇上了华夏史上最无能的朝代,悲哀,真是悲哀啊!”
隋炀帝现在已经没有了以前的傲气,因为他不想成为后世子孙口中的昏君,更不想大隋灭亡的这么快,他要改变这个结局!
……
大唐位面。
李世民的心情略显复杂。
因为他是大唐的皇帝,对宋朝本身没什么好感,也不盼望宋朝有什么好的发展。
但是天下的百姓都是无辜的,忠臣无罪,有罪的是那宋朝的无能皇帝!
所以李世民一方面想要杨家将摆脱悲哀的命运,一方面又想让这软弱无能的宋朝赶紧灭亡!
……
大宋位面。
赵匡胤此刻气的浑身发抖。
当天幕上介绍杨业的时候,他还庆幸他们大宋又出了一位能够拿得出手的的将军。
可是当他看到杨家满门忠烈的时候,整个人心中的怒气已经无法再控制了!
“我大宋好不容易出一个如此厉害的武将,结果却被你们这些无能之辈害死!早知如此,朕就不该对你们那么仁慈!”
之前赵匡胤对于自己杯酒释兵权的策略一直沾沾自喜,觉得这是仅次于汉武帝推恩令的阳谋!
可是现在来看,自己比着汉武帝还是差了太远了!
他弟弟赵光义不但是个谋朝篡位的乱臣贼子,他手底下这些武将大多数也是妒贤嫉能的庸才!
杨业号称杨无敌,这足以说明他的才能和实力,最终却因为上级将领的不信任和失误丢了性命,此种愚蠢的做法不是在给辽国送大礼么!
所以赵匡胤此刻对于斩杀自己的弟弟赵光义没有任何的负罪感,而且他还要立即对现在的武将队伍做出重大调整,重新选拔得力干将,并且提前将杨业收入麾下!
……
赵光义称帝时空。
此刻的赵光义气愤的怒摔酒杯,吓的一旁的歌姬舞女们都缩成了一团。
“这个废物潘美,实在蠢笨如猪!他为什么不听从杨业的建议!为什么不及时增援!”
“皇上息怒!如今我大宋还未出征,不如先一步做出调整,免得再发生这种悲剧!”
“嗯,朕也是这么想的,传朕旨意,封杨业为北伐大元帅,统领十万兵马讨伐辽国!”
……
天波府。
杨业看到自己此去北伐的命运沉默不语。
一旁的佘赛花和七个儿子却坐不住了。
“爹,此次北伐凶多吉少,您还是不要出征了吧!”
“为将者岂能不听从号令?即便前方刀山火海,我杨业也勇往直前!”
“可是潘美奸诈,您又不得重用,咱们杨家虽然是降将,但是对大宋已经仁至义尽,决不能把全家的性命都搭进去啊!”
“休要胡言!大丈夫死则死矣,何须惧怕?我杨家虽然为大宋降将,但是无愧于华夏百姓,我会尽量想办法击败敌人,绝不让悲剧重演,你们只需要在天波府等待我凯旋的消息即可!”
杨业虽然这么说,可是他心里并没有底,想打胜仗根本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况且他只是一个上阵杀敌的先锋将军,根本没有左右整个战争局势的能力!
……
宋徽宗在位时期。
水泊梁山。
青面兽杨志望着天幕泪如雨下。
“哥哥,杨家满门忠烈,这大宋的狗皇帝有眼无珠,咱们还要接受招安么?”
“武松兄弟,当年你、我和鲁智深哥哥在二龙山聚义,若不是因为其他兄弟招揽,咱们肯定还在二龙山逍遥快活,眼下这招安我是不会再去了,杨家对得起天下人,我杨志虽然落草为寇,但是并没有辱没先人!”
杨志当年为了能够入朝为官,可谓是散尽家财,但最终却是一个落草为寇的下场。
他现在早已经死心了,所以对于此次的朝廷招安早已经心灰意冷。
武松闻言点点头:“大宋皇帝昏庸无能,听信蔡京、童贯、高俅等小人的谗言,咱们招安也得不到什么好处,没必要去蹚这个浑水,小弟我这就去叫上鲁智深和林冲哥哥,咱们兄弟一起回二龙山。”
……
宋高宗赵构在位时空。
杨再兴看了看小商桥对面的金军,再望望天幕中介绍的杨家先祖。
“兄弟们,前方就是金军兵马,大家是战是走,全凭自己做主,我杨再兴不打算走了,今晚就要死在此地,追随我杨家先祖的脚步!”
“将军!万万不可啊!敌军数量太多,咱们还是赶紧杀出重围,向岳元帅禀报吧!”
“金军十二万大军的兵力进逼郾城,刘将军告急,岳云将军与金军大战数日,已经兵困马乏,我现在对这一部分金军发起冲杀,也能缓解一些岳云将军的压力!”
杨再兴如果现在逃走,就会增加岳云的压力,所以他打算死战到底!
这一战,杨再兴率领一百多士兵杀死金军士兵二千多人,其中包括金军将领万户撒八孛堇、千户上百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