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

第143章 十大名将11

  天幕这次没有向此前那样开启过多的弹幕评论,而是直接讲述下一位十大名将!

   “盘点历史十大名将,第四位,大唐王朝,一代军神李靖,史上第三个实现封狼居胥的名将!

   李靖字药师,雍州三原人,祖籍陇西狄道,隋末至初唐时期杰出的军事家。

   李靖出身陇西李氏丹杨房,初仕隋朝,拜马邑郡丞。后转仕唐朝,随秦王李世民进击王世充。

   武德三年,辅佐赵郡王李孝恭,南平萧铣和辅公祏并招抚岭南诸部。

   武德八年起,在北疆抵御东突厥入侵,贞观三年以定襄道行军总管,总统诸将北征。

   以精骑三千夜袭定襄,使颉利可汗部惊溃,又奔袭阴山一举灭亡东突厥,使唐朝疆域自阴山北直斥大漠。

   因功拜尚书右仆射封代国公,贞观九年以足疾告退。同年,再获起用统军西破吐谷浑后改封卫国公。

   李靖在北周武帝天和六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

   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仪表魁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

   曾对父亲说“大丈夫如果遇到圣明的君主和时代,应当建立功业,求取富贵何必做一个读书人。”

   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名将,每次与他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绝,并抚摩着他说:

   “可与之讨论孙吴之术的人,只有你啊!”

   世传其与唐太宗论谈兵事的李卫公,问对析理透辟,特别是对孙武兵法思想的析论对后世影响甚大。

   他的治军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和兵法理论。着有《六军镜》,巜卫公兵法》等多部兵书,多已失传。

   世称李卫公,晚年多病,阖门自守,不预政事。

   贞观十七年,列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贞观二十三年,李靖病逝,终年七十九岁。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景武”。陪葬昭陵。

   李靖一生征战数十年,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史家赞道:“近代称为名将者,英卫二公,诚烟阁之最。”

   唐肃宗时,配享武成王庙,位列十哲。晚唐以后逐渐被神化,后晋时追封灵显王,到南宋时累封为辅世灵佑忠烈王。

   李靖在北周武帝天和六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

   李靖仪表魁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文武才略从小就有又颇有进取之心。

   曾对父亲说:“大丈夫如果遇到圣明的君主和时代应当建立功业,求取富贵何必做一个读书人。”

   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名将,李靖先任长安县功曹,后历任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

   他的官职虽然卑微但其才干却闻名于隋朝公卿之中吏部尚书牛弘称赞他有王佐之才。

   李靖善用奇兵,用兵往往出其不意,但又当机立断善于把握时机。

   他一生征战南北,横越东西,从河川纵横的江南到广漠无垠的大漠,从水流湍急的大江到海拔四千米的青海高原。

   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军事奇才在还没有展露头角的时候差点被李渊所杀。

   在隋朝末年,隋炀帝大兴土木,三征高句丽导致民不聊生,各地烽烟四起。

   公元617年,时为太原留守的李渊也趁势招兵买马准备逐鹿中原。

   此时身为隋朝臣子的李靖察觉出了其中的异样,他认为李渊有意谋反,于是李靖决定向隋炀帝告发李渊。

   可是没等他见到皇帝的面,已经攻占都城的李渊就把他给抓了起来并且还要砍他的头。

   李靖壮志未酬在临刑前高喊:“公起兵为天下除暴乱,欲就大事,以私怨杀谊士乎?”

   李世民欣赏他的才识和胆气向李渊求情,因而获释。不久,被李世民召入幕府用做三卫。

   从此李靖加入李唐王朝,他的战神之路正式开始。李唐王朝建立后,唐高祖李渊决定发动一场扫除群雄,统一天下的战争。

   公元621年,无论对大唐还是李靖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李渊决定正式对南方割据势力萧铣用兵。

   而主张攻取并献上十条策略的正是李靖,潇冼称帝建梁后不仅拥有文武百官更拥精兵40万雄踞南方。

   不仅如此,萧铣盘踞的江陵地处长江流域地势极为险要,易守难攻。

   时值秋天雨季,江水暴涨,流经三峡的滔滔江水咆哮狂奔而下,响声震撼着峡谷。

   萧铣认为水势汹涌,道路难行,唐军一定不敢这个时候用兵并没有加强防御。

   唐将们也都认为现在时机不好,等过了雨季再对其用兵,但这个时候李靖表现了他对军事的卓越眼光。

   他力排众议,认为兵贵神速乘萧铣不备顺江而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江陵城。

   这一战李靖趁其不备包围江陵,又以攻心为上使其援兵不敢贸然前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