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第11章 被充劳工

  京都,皇城太和殿。

   郭文仲高坐龙椅,看着下方的余元和郭雨昂。

   “说说昨天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屠城的事情?雨昂你先说。”

   “皇上,昨天侄儿带兵去收缴胡统寺、永宁寺的金银、财物。侄儿当时没在军营,军营士兵跟随衣冠坊的余元部一起发生了暴乱,不知怎么与坊内百姓打了起来,最后屠杀了部分百姓。”

   “那是部分百姓吗?袁牧文告诉他屠杀了多少人?”

   “启禀皇上,少将军,经过统计,昨天的暴乱屠杀了衣冠坊、凌阴坊两坊和永康坊南部一部分共计八万户,三十万余人。”

   “这京城才八十万人口,就被你们屠杀了快一半了。余元你来说说怎么回事?”

   “启禀皇上,昨天我们天雄军在衣冠坊发现了敌军奸细,在追剿过程中,有奸细扮做百姓向我们攻击,士兵才开始反击的,最后大家都杀红了眼,也就无法区分谁是百姓和奸细,才酿成了昨天的惨剧发生,我们天雄军也牺牲了三千多弟兄。”

   “袁牧文,你说当务之急该怎么办?”

   “皇上,当务之急是惩处暴乱者,还死去的百姓一个公道。取消就食民户,以免造成更大悲剧。立刻组织人员将尸体拉出城外掩埋,避免疫情发生。”

   “命令侯荆部,高成部就地征召劳工,清理城内尸体。今天开始就食民户取消,如有再扰民者严惩不待。”

   袁牧文听到皇上将屠杀三十万百姓的事就这样轻描淡写的揭过了,想再出列进谏,必须严惩暴乱发起者,却被陈盛之紧紧的拉住了衣服,向他摇了摇头。

   这时余元出列道:

   “皇上,军师,不就食民户,军粮如何解决?”

   这时大家又都看向袁牧文。

   “皇上,应该赶紧确立国号,分封王侯,让王侯们离开京城回封地去。”

   “盛之,明天把大家的功劳呈上来,确定国号,待清理完城中的尸体后,开朝会论功行赏。没事大家就散了吧!”

   “恭送皇上。”

   待大家都走后,袁牧文与陈盛之再次走到一起。

   “盛之,这一下天雄军的名声算是败光了,以后老百姓没人相信我们了。”

   “是啊!没想到真的被你说中了,关键是三十万人啊!这就没了?”

   “唉!余元部多数出身土匪、强盗,本来军纪就差,遇到一点事情就会酿成惨剧。”

   “从今天皇上对余元和少将军网开一面上就能看出,皇上对余元也不敢得罪太狠。”

   “这余元、余光两兄弟手握着十五万兵马,恐怕将来会功高震主,留下祸端啊!”

   “牧文,这里不是长久之计啊!”

   “盛之,这遍地诸侯入我袁牧文法眼者寥寥无几,都是狗苟蝇营之辈,哪里才是我的归宿啊!”

   “雍州秦家兵强马壮,坐拥八百里关中,又有天险可守,能成大事否?”

   “这么大一个龙国就是被秦家败光的,他们自己坐天下能好到哪里去?”

   “冀州赵睿,坐拥中原,得豪门赵氏支持,能否成为一方霸主?”

   “缩手缩脚、谨小慎微,难成大器。”

   “徐州宋俊,粮草充足,高城池深,北接青州,南下可攻江南,如何?”

   “四战之地,左顾右盼,迟早被吞。”

   “荆州谢辉,如何?”

   “手下败将,丧家之犬,朽木粪土也。”

   “十八子李湛,手握五万大军,又有十八个义子相助,可破茧化蝶?”

   “能屈能伸,一代枭雄,顺风则化龙,但是不会长久。”

   “为什么?”

   “不觉得他和我们大帅很像吗?”

   “也是。”

   “不说他们了,皇上最近在忙什么?”

   “哎!有几个大臣进献了几个美女就把皇上的魂给迷住了,这皇上已经不是原来的大帅了。”

   “尽人事,听天命吧!”

   由于昨天中午的暴乱,龙啸天请高氏兄弟吃海参炒大葱也就不了了之,高氏兄弟带领士兵将暴乱全部封堵在了衣冠坊,没有波及到宜寿坊。

   这一夜过去了,衣冠坊内的大火才熄灭,整个衣冠坊成了人间炼狱。

   高成有六万兵马,除了守备京城东面的东阳门、建春门和青阳门,还有整个东城墙。

   于是组织了两万兵马,并征召大量青壮劳力对衣冠坊内的尸体进行收敛,用车推到城东‘正始寺’东进行挖坑掩埋,为了避免有人乘机逃跑,沿路有士兵把守,并设置了层层哨卡。

   永聚酒楼再次被士兵光临,这次是征召劳工,凡是男人看着年龄不大的都被征召,龙啸天、龙泽、李顺,还有部分侍卫均在征召行列。

   看到掌柜、厨师、店小二没有被征召,龙啸天就知道自己被监视了,也没有埋怨,跟着士兵开始了当劳工之旅。

   龙啸天与龙泽、李顺加上一名侍卫共同负责一辆排车,李顺和侍卫在前面拉,龙啸天和龙泽在后面推,每次能运输八具尸体。

   由于运输劳工、车辆较多,为了加快进度,减少堵塞,东阳门和青阳门全开。一路走较近的青阳门,一路走较远的东阳门,龙啸天一组被分到走较远的东阳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