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

第84章 祸不单行,蝗虫又至

  与李恪高兴的心情不同,房玄龄与杜如晦两位大佬的脸色,现在就比较难看。

   骑着马,一路从长安城,到城外。

   两位大佬的眉头,就没有放下来过。

   看着那些到处寻找食物,乞讨的灾民,两个人对视了一眼后,暗自点了点头,决定要将这些灾民尽快的安置好。

   对于朝廷来说,这些难民都是自己的百姓,都是大唐的子民。

   他们现在面临的困境,朝廷有责任帮助他们摆脱眼前的困境。

   一直繁华无比的长安城,近些时日,也褪去了好几分颜色。

   整个城市,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重的沉默。

   街头叫卖的声音,和坊市里做小买卖的摊贩,早已消失不见。

   如今只剩下空荡荡,乱糟糟的街道。

   那些平日里熟悉的商铺,除了粮食铺子依旧人满为患。

   那些卖蔬菜、水果、汤面、绸缎的店铺,全都关闭了店门,仿佛被这场灾难彻底吞噬。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人们焦虑地四处奔波,寻找着任何可以买到食物的地方。

   然而,所有的铺子,只剩下价格飞涨的米粮。

   旱灾没来之前,绢一匹易米一斗,现在已经涨到了四匹一斗了。

   而这些有限的物资,还在不断地被高价抢购一空。

   如果朝廷再不出手,估计粮食的价格还能再翻上几番。

   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普通百姓,尤其是那些没有多少积蓄的家庭,他们的日子,就会变得异常艰难。

   他们辛苦攒下的积蓄,在物价飞涨面前显得无能为力。

   许多人连一日三餐都无法保障,只能依靠亲朋好友的接济度日。

   就更别说那些来长安城避难的灾民了。

   每当有人从粮食铺出来,手里提着那难得的食物时,周围的人都会投来羡慕的目...

   尽管,李世民已经下达了开仓赈灾命令,但是事情做起来的难度,还是比较大。

   毕竟,赈灾这种事情,并不是像那些大户人家一样,扛些米,简简单单熬几锅粥,赠送完拍拍屁股,就可以了事的。

   只要一天没有恢复生产,这些人就一天没有口粮。

   这就不是简简单单一两天的事,而是一桩旷日持久的事。

   来时的路上,两人已经让人暗暗调查那些故意哄抬物价的粮铺。

   但从开仓赈灾到现在,已经过去十来天了,长安城城内的秩序,也不可避免的开始混乱起来。

   在那街头巷尾,时常发生一些抢劫和斗殴事件。

   越是在这个混乱的时刻,不管是本地人,还是灾民越是渴望能得到朝廷的进一步帮助。

   然而,由于旱灾的影响实在太大,朝廷的救援物资也十分有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这要不是,从李恪那里得到提示,估计李世民现在面对的问题,就更多了。

   但即使这样,城中的局势还是越发的动荡不安起来。

   眼看着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个身穿紫服的大官,带着一大批官员和护卫。

   那些灾民也不管他们是干什么的,全都跟在两人队伍的后面,闹哄哄的朝着明德门而去。

   此时,明德门,护城河外的一大片空地上,已经被军事化管理。

   几十口大锅,正热气腾腾的煮着热粥。

   在这里维护秩序的,是禁军十六卫中的左右骁卫和左右金吾卫。

   此时,一个穿着明黄色衮冕的男子,在一群将军的护卫下,正冒险在给那些难民施粥。

   跟长安城中的难民比起来,城外乌泱泱的难民更加的触目惊心。

   连续数十日的缺衣少食,让所有人的脸上都是一片菜色。

   由于缺少条件,所有的难民,无论男女,身上的衣服,也已经多日未曾清洗,发出一股股难闻的气味。

   直到发放完一锅热粥,趁着换煮的时间,那群十六卫中最低也是担任郎将的将军们。

   这才护卫着身穿衮服的少年,回到了后面一处休息的帐篷里。

   直到进了帐篷,安歇禁卫中的郎将这才暗暗呼出了一口气。

   为首的少年见状,轻轻笑道:“怎么,护卫着孤,压力这么大吗?”正是大唐的太子李承乾。

   而护卫他的人,乃是在左右骁卫和左右金吾卫中,担任职位的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李靖之子李德謇、萧瑀长子萧锐,柴绍之子柴哲威,以及程咬金的两个儿子程处亮、程怀默等人。

   听到李承乾的问话,众人都是尴尬一笑,然后齐声回答道。

   “为朝廷效力,压力不大的。”

   “太子殿下,您是储君,像施粥这样的事情,留着我们就行,你这样亲自施粥,万一有灾民不满现状,冲撞了您,这样实在是太冒险了。”

   到底还是和李承乾有着表亲关系的长孙冲,胆子更大一些。

   看着疲惫中带着笑意的李承乾,情不自禁的劝慰了一句。

   而太子李承乾,这时候也不隗聪明仁爱之名,他摇了摇手,示意无妨道。

   “孤这点危险和辛苦,对于那些受灾的百姓而言不值得一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