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成人小说 重启高中:命运模拟器在手

第40章 高才子登峰造极

  李俊在一个午间完成了两首歌曲。

   因此,第一首歌一结束,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见识第二首。

   吕正也满怀期待地看着,想要见证它的惊人之处。

   “请领导们过目!”

   李俊将第二首歌的词谱递上前。

   当两位领导看到歌词,瞬间,他们的神情逐渐凝重。

   渐渐地,他们不再像先前那样激动,取而代之的是带着一丝忧虑和感慨的表情。

   “小高写的不够好吗?”

   吴连长、姚强、李长煌三人同时产生了这个疑问。

   然而走近一看,三人均不由得瞠目结舌。

   领导们看向李俊的目光中,交织着复杂与惊讶...

   创作团队的四人见领导们全都沉默,失去了之前的激情和兴奋,不禁感到困惑。

   难道歌词写得不尽如人意?

   四人心头不约而同地浮现出这个念头。

   未等他们上前查看,吕正深吸一口气,提议道:“小高,那就让我们试唱一遍,你播放伴奏吧!”

   “好的!”

   伴奏依然以交响乐风格开场。

   词谱上注明了所需音调,于是吕团长深吸一口气,提高音量。

   “我们当兵的人,有何与众不同,只因我们身披,朴素的军装。

   我们当兵的人,有何与众不同,自从离别故乡,难再见父母双亲。

   说不同,其实并无差别,都是青春年少,都是热血男儿。

   说不同,其实并无差别,一样的足迹,留在山水之间....”

   吕团长的演唱,让会议室不再像之前那样热血沸腾,激情四溢。

   在歌声和歌词的共鸣下,那些从基层一步步走来的军人,纷纷回忆起初入军营的日子。

   而对于文职人员来说。

   他们虽不是从新兵连走出来的军人,却能听出,这首歌是从士兵们的视角出发。

   它描绘了每一位军人离家参军的情景。

   “我们当兵的人,确实与众不同。

   为了国家安全,我们紧握手中的枪。

   我、们、当、兵、的、人...就、是、这、样!”

   最后一句,跌宕起伏,高音延长至尾声。

   曲终,黄营长率先鼓掌。

   “好!”

   他大声喝彩,会议室内外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那些经历了从新兵到连队,再到因伤转为文职的军人,此刻眼中泛着热泪,口中不断欢呼赞叹。

   唯有他们这些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人,才能深深理解这首歌的内涵。

   在会议室中,四位创作者心悦诚服,彻底信服。

   暂且不论李俊创作的速度多么惊人,短短数小时便诞生了这首歌曲。

   光是这两首歌的歌词内容,换成他们四人,恐怕都无法企及这样的深度。

   曹媛媛注视着身着训练服,毫无军衔的李俊,眼神变得既复杂又奇特。

   "他真的只是一个新生吗?怎么可能写出这样的歌词!"

   曹中尉难以置信,一个没有军旅经历,初来乍到参加军训的新生,竟能写出如此震撼人心的词句。

   不仅是她,会议室外的众人同样感到惊讶。

   "李俊果然是两次登上新闻联播的人物,仅凭这两首歌,我觉得,除了经典的军歌,其他的都难以望其项背!"

   "他没有经历过军队生活,却能创作出触动所有士兵心灵的歌曲,这样的人,绝对是天赋异禀的奇才。"

   "我都能预见,半个月后的军歌大赛,这两首歌在选拔赛中定会大放异彩!"

   无人再质疑李俊的实力,只剩下赞美和感叹。

   军队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强者才会受到敬重。

   尽管只是创作军歌,而非单兵战斗,但李俊的才华已深入人心。

   "好了,热闹也看了,都回到各自的岗位吧!"

   黄营长驱散围观人群,同时不忘叮嘱,要对这两首军歌保密。

   毕竟每个人都接受过保密训练,而军歌关乎半个月后的军歌大赛,每个人都明白其重要性。

   况且工作期间不允许携带手机,大家只能观看,无法拍摄。

   人群散去,会议室恢复了宁静。

   此刻,创作小组四人被晾在角落,而李俊则被各位领导围住,询问个不停。

   "小高,这两首歌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黄营长首先提出了大家关心的问题。

   李俊面色平静,认真回答:"我从小就喜欢看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对部队生活充满向往。以前闲暇时就会尝试写写歌词,这两首歌,是我多年积累的结果!"

   随着时代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各类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也是各频道的热门类型。

   因此,他的回答并未引起怀疑。

   实际上,这两首歌的真正灵感,源自李俊前世军训时对它们的熟记于心。

   它们在前世是人人耳熟能详的两首歌——《强军战歌》和《咱当兵的人》。

   来到这个平行世界,李俊便将它们作为素材借鉴了过来。

   黄营长的问题结束后,吕团长接着问道:"小高,这两首歌,你已经想好名字了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