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

第40章 彻底歪楼了

  毕自严对于崔呈秀的指责,那就是充耳不闻。

   说他有欺君之嫌,要是天启还活着的时候,他还能慌一慌,毕竟崔呈秀说的话就等于魏忠贤说的话,魏忠贤说的话就等于天启皇帝说的话。

   一般大臣想见天启一面,比见他爷爷万历都难。

   隔绝内外,矫诏欺下,皇权特许,这才是以前阉党最让人忌惮和惧怕的地方。

   现在吗?

   皇帝陛下就在跟前,你红口白牙说欺君就欺君,信不信老夫撕烂你的嘴。

   狗一样的玩意,也敢在老夫这样的清流人物面前,狺狺狂吠。

   毕自严有信心在御前,靠着自身武力,彻底掀翻崔呈秀这个跳梁小丑。

   现在嘛,不屑于于此。

   毕老头子白眼一翻,微微一侧身,给了崔呈秀一个后脑勺,直接来了个无视。

   他觉得和这样的阉党说话,简直是辱没了自己的身份。

   以前在天启朝,阉党声势如日中天的时候,自己就不愿奴颜攀附,何况现在?

   崇祯没有彻底把阉党打压下去,还冠以“帝党”的名号,给高高捧起来。

   看似阉党平稳度过了新旧皇权交替的危机,实际上早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肆无忌惮和内外勾连。

   这一点,朝堂中的明眼人一眼都看了出来。

   “皇帝面前,老夫都如此耿直,你算老几啊?

   在老夫面前咋咋呼呼。”

   毕自严心里冷笑,他笃定皇帝不会因此处罚他,这位少年天子御极不足数月,行事风格已经有其曾祖父嘉靖皇帝的三分风采。

   每每行事皆出乎朝中大臣预料,让人实在揣摩不出其中的用意。

   最经典的就是对阉党雷霆雨露手段。

   开始喊打喊杀地,靠自己一己之力,并没有联络朝中大臣,就把根深叶茂的阉党连根拔起。

   接着事情的发展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崇祯竟然雷声大雨点小。

   南苑一场大跪,一众阉党归心。

   阉党根本没有伤筋动骨。

   只是死了客氏和顾秉谦、冯铨这类已经不是核心的阉党。

   至于孙之獬,陆万龄之流算是池鱼之殃。

   也不知道皇上是怎么知道,阉党还有这号不入流人物的。

   阉党如魏忠贤,崔呈秀等核心头目成员。

   只是削去了虚衔,保留了实职或者实职被崇祯亲信顶掉,这人继任常务副职,实际上还是负责原先的工作。

   就这样,大明政权平稳过渡到崇祯时代,外边的东虏建奴,也没有趁机闹幺蛾子。

   内阁,五府六部都察院,各科给事中,通政司,还有皇帝的内廷,都是原班人马。

   人员上根本没有大动干戈,个别人员或增或减,影响不了大局。

   内廷方面,皇帝也只是提拔了身边的亲信太监曹化淳、王承恩、方正化等,这些太监或入司礼监,或入东厂,或派去各省当镇守太监和矿监税监。

   崇祯把天启朝以魏忠贤为首的大太监们,都安排到了东厂,只留下一个刘若愚在宫里。

   外廷那更是分毫未动,因为崇祯还没有什么亲近大臣。

   就在大家以为皇帝是个面团团天子,很好说话的时候。

   崇祯又开始了他的骚操作。

   他绕过了吏部和鸿胪寺,也没和内阁打招呼。

   就往外派出大批缇骑,特旨宣调召见一些致仕官员和一些莫名其妙的人。

   现在这些人陆陆续续进京,都没有经过吏部和鸿胪寺,这让这些部门的官员很是忐忑不安。

   内阁的几位阁老,也是有些惴惴不安。

   连日来,看着京城九门口,来来往往尽是耀武扬威的缇骑出城,看着就像是奔赴各大臣的乡里,抄老家一样。

   这要是被新皇帝,悄无声息抄了老窝,怎么了得?

   这些大臣心里怎能不惊?

   首辅黄立极实在却不过,手下一大帮同年同乡弟子的求情,朝宫里递了个问询的折子。

   黄立极直言,“近日缇骑四出,众臣惶恐不安,不能安心处理公务,恳求陛下解惑云云。”

   很快大内就传回了皇上的口谕,口气倒是很温和。

   “无事,众卿休要多虑,朕只是遍访遗才,为朕解忧,与卿等无关。

   卿等守好本分即可。

   对了,朕这段日子要火线提拔几位人才,提前知会一下内阁和六部。

   大家到时候做好票拟和廷推工作,勿负朕望。”

   瞧瞧这皇上的口谕多么随意祥和,火速提拔几个官员,对于他来说,就是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实际情况也是这样,以黄立极为首的内阁,接到圣上口谕,皆是俯首称是。

   内阁大学士,这一刻回到了皇帝秘书的角色定位上。

   在崇祯看来,一些事情上,内阁做皇帝的传声筒和橡皮印章就好。

   崇祯皇帝真是一个颇有新意的皇上。

   也不知道他下一步会做什么,这让一些墨守成规,喜欢摸鱼耍滑的官员很不适应。

   又扯远了,接着乾清宫要军饷这一块来。

   “你,你你你,你这老匹夫怎敢无视我?

   我堂堂都察院左都御史,必写本参你!”

   崔呈秀也不是吃素的,一看文的不行,毕老头不理他的茬。

   他就张牙舞爪准备来群殴的,手下一大帮子御史,老子车轮战,天天上本参你。

   “崔爱卿,退下!”崇祯只说了五个字,多一个字都不用说,声音也不大。

   但五字真言很有魔力。

   听了崇祯话的崔呈秀,前一秒还是怒目金刚,下一秒就成了乖孙。

   这乖孙道了一声“遵旨”,就乖乖退回到原位,和魏忠贤排排站。

   毕自严看了眼角直抽抽,额头青筋直跳。

   熟读圣贤书的士大夫,竟是一副家奴做派。

   满朝文武,可没有几个像崔呈秀这样跪舔皇上的。

   有了这样的人在朝堂之上,忠贞之士危矣!

   毕自严不由得为清流官员,升起了担忧之情。

   自嘉靖朝大礼议开始,皇帝就撕下了温情脉脉的一面,起了逆反心理,动辄廷杖大臣。

   万历国本之争,几十上百个大臣在午门外,排排躺挨棍棍,蔚为壮观。

   而大臣们,也不再和皇上摆事实讲道理,大多选择和皇上硬刚,喜提几十棍廷杖。

   一时之间,廷杖引领了大明士大夫的新时尚潮流。

   廷杖,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皇上出了被大臣窝得难受的闷气,大臣通过廷杖,名留青史。

  喜欢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请大家收藏:(www.xs4.cc)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全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