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截胡赢天下

第461章 汉中易主

  显然阎行退入豫州只是潜伏。

   袁绍军中无人能敌阎行,加上阎行又是突袭,袁绍吃了一个小亏,无奈又退回朗陵。

   阳安的鞠义留一万军在阳安,自己领四万军返回增援袁绍。

   两军一齐杀出击败了阎行军。

   阎行撤到了北宜春。

   阎行尚有三万多人马。

   若是攻城,一时半刻未必能拿下北宜春。

   审配道:“主公!若是我军深入,兵力必定会分散,不如先拿下汝南,做为根基再图进。

   同时当通知二公子让二公子从幽州借道青州攻打兖州。

   牵制曹贼的兵力。

   也当给孙权一道军令,毕竟他也是主公册封的征南将军,如今我军攻进豫州,说不定,孙权会应主公之令出兵。

   再给张鲁一道命令。”

   袁绍接受审配的建议。

   遂让鞠义去占领汝南各县。

   同时在朗陵高举义旗,号称讨伐逆贼曹操,以正汉室。

   其实曹操这几年在豫州颇得民心,响应者不多。

   审配又献计道:“主公!特殊时期,当用特殊的法子,当提高军饷,征兵。”

   很快西平、定颖、上蔡等县被文丑一一攻破。

   慎阳、安城各县也被鞠义拿下。

   阎行却是占着北宜春,如同在汝南扎了一颗钉子。

   一时袁绍也奈何阎行不得,只顾着募兵。

   ……

   袁绍刚进入豫州,曹操就收到了消息。

   郭嘉早已献计,让曹操将汝南郡让给袁绍,以牵制袁绍,将阎行留在汝南,足以让袁绍心中难安。

   夏侯惇和夏侯渊领军五万去兖州设防以防幽州袁熙。

   让马超、庞德、于禁领军六万,赶往司隶,帮助孙权取了汉中,直接去打并州。

   曹操大笑道:“本初啊本初你得操一郡,操得你一州。”

   ……

   孙权和张鲁前后接到袁绍让其出兵的消息。

   孙权也开始犹豫,道:“公瑾、子瑜!你们怎么看?”

   诸葛瑾道:“若是目前来看,袁绍的确有相当大的优势。”

   周瑜摇头道:“目前袁绍只有十几万人马,若是曹操想全力对付袁绍,袁绍最多也就是在汝南折腾。

   以瑜猜测,曹操多半要对并州用兵。

   而此刻是我军联络张鲁出兵的最佳时期,若是在联络张鲁,让马岱配合演一场戏。

   张鲁必会出兵攻打兖州。

   而我军也可以趁机取汉中。”

   诸葛瑾道:“若是我军真的联合张鲁,攻打兖州,曹操也不能胜。

   说不定我军能取兖州。”

   孙权一时也难以决断。

   周瑜道:“话虽如此,但依然风险极大,曹操现如今加上西凉军少说也有二十多万人马。

   不过让阎行用了几万人马就牵制住了袁绍。

   就算幽州袁熙领十万军前来,加上我军加上张鲁也不过二十多万。

   而我军做为攻方,曹操做为守方,兵力相差不大。

   反而取汉中更容易,至于打并州,自然也是曹军做为主力。”

   周瑜顿了一下,道:“更何况我军已与曹操结盟,如果没有绝对胜算,不宜反复。”

   孙权这才道:“就以公瑾兄长所言。”

   ……

   果然没过几日,于禁来寻孙权,商量一鼓作气取汉中。

   孙权大喜。

   周瑜则是让于禁和马超领军潜伏在司隶往兖州的必经之处。

   开始联络张鲁。

   张鲁这次觉得没有假,毕竟上次周瑜曾经联络过他一次。

   阎圃虽然仍是觉得蹊跷,但张鲁已经决定,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周瑜再次领军五万与张鲁军夹击马岱军,马岱军大败,逃往西凉。

   张鲁整军四万与周瑜军合兵一处,杨柏为主将,阎圃为军师,号称十万。

   两军一起进司隶,向兖州方向杀去。

   ……

   幽州袁熙收到父亲的书函,让表兄高干领军十万,前往青州借道。

   庞统并没有拒绝,只是告诫高干不得在青州生事。

   让武安国和管亥领军六万监督高干军。

   高干虽然不爽,但也无可奈何。

   高干已进入兖州,就被夏侯惇和夏侯渊领军截杀一场。

   高干虽然吃亏不小,但兵力却是夏侯惇领军的两倍。

   夏侯惇和夏侯渊退守聊城。

   但高干也被二人所阻,想要拿下聊城也并不容易。

   ……

   杨柏和阎圃与周瑜一同临近酸枣,突然万箭齐发,而周瑜早已领军后退,张鲁军顿时被射杀无数。

   马超、庞德领军杀出。

   阎圃大叫:“狗日的孙权、周瑜早已投曹!

   速退!”

   杨柏也是急忙挥军撤退。

   后方却是被周瑜领军所阻。

   张鲁军被前后夹击,不过两个时辰,面对两三倍的敌人,又是猝不及防,不过两个时辰就结束了战斗。

   杨柏战死,阎圃被擒,战死数千士卒,也有不少士卒趁乱四散逃窜。

   有近两万的降兵。

   周瑜都想收编到他们军中,却被于禁讨价还价,于是一分为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