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成人小说 观人有道

第214章 阴阳与五行生克

观人有道 金门卯叔 2177 2024-05-27 16:11

  课间休息十五分钟后,我开始讲十二属相有关的其他知识。

   “立春是新一年的开始,八字也是由此开始新一轮的划分。

   民俗讲属相间的婚配,有个口诀比较好记。

   属羊相逢一旦休,兔子见龙不长久,蛇虎如刀错,猪猴泪交流,金鸡怕玉犬,白马怕青牛。

   口诀讲的是属相之间不能成亲的忌讳,事实证明这个歌诀是对的。

   其实,这个口诀就是讲的十二地支中的六害,也称为地支六穿。

   什么是地支呢,十二个属相每一个属相,都有对应的一个字表示。

   前面说过子鼠丑牛,这个子是鼠,丑是牛,代表对应的属相。

   属相可以用子丑来代替,用来代替十二属相的字。我们叫做地支,因为有十二个,统一称为十二地支。

   口诀中的属相婚配极为忌讳,为民俗所不容。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也简单。因为十二属相之间,也就是地支之间存在不同关系。

   十二属相就像我们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远近有好坏,有朋友有仇敌,有父母姊妹,有领导有下属,还有晚辈子侄。

   我们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打个比方,好比你朋友和你仇敌是亲戚关系,一旦有事,处理起来就很麻烦。

   古人把十二地支之间这种关系进行梳理,又加上十天干,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理论和实用体系,统称为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是八字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干支纪年农历架构的基础。

   八字体系发展到今天已经非常完备。学会了它,其它各种预测门类事半功倍。

   与十二地支对应的是十天干,十天干十二地支弄懂弄通了,其他的门类都有他们的存在。

   通常在预测体系中,十天干十二地支统称为干支。他的来源说法不一,比较为大众接受的是古人结绳记事产生了干支。

   远古时期人类文明刚刚发展,文字还没有成熟,为了生产生活方便进行,发明了结绳记事这种方法。

   打结过多记不住,就发明了天干地支。

   至于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与咱们祖先无关。

   说干支就要提到阴阳,提到五行生克。

   五行是金木水火土,是咱们的老祖宗观察自然界万物后进行归类,总结整理便于记忆赋予的物质属性。

   先天数,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

   这个必须记牢,对我们实际预测时有很大用处。

   五行之间也存在关系,比较朴素原始,她们之间只有简单的生克。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顺位相生,隔一位相克。”

   我在白板上画了一张图,用来表示五行的关系。

   一帮大佬学员用笔不停的刷刷记在纸上。

   “”有人说,五行不好记,什么相生相克的,很难理解。

   其实五行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水生木,树木依靠水的灌溉才能生长。

   木生火,钻木取火大家都知道,火想要燃烧需要有木材。

   火生土,树木燃烧化为灰烬,灰烬积攒多了就成了泥土。

   土生金,金属矿物都隐藏在地下的泥土里。

   金生水,这个概念比较模糊。

   有种说法是人类早期用青铜器向上天祈雨,寻求农作物的灌溉。青铜器遇冷凝结成水珠,所以金生水。

   大家记不住就只能死记硬背了,上边讲的是五行相生的关系。”

   讲了大半天,不知效果怎么样。

   喝了几口水,我问道。

   “这样讲大家能听懂吧?”

   还好,大佬们纷纷点头,表示能听明白,我松口气。

   做老板的果然思维灵活,能融会贯通。

   既然听的懂,我接着往下讲道。

   “说完五行相生,我给大家讲五行相克。

   水克火,这个好理解就不说了。

   火克金,也容易明白,金属一遇到火就融化,所以火克金。

   金克木,金属打造成刀或者斧子用来砍伐树木。

   木克土,植物生长在土地上,吸取土的养分。

   土克水,老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土克水的意思。”

   五行讲完了,还得讲一下阴阳。

   等老板们都停下笔,我在白板上写下阴阳两个字。

   “阴阳,是中国预测体系的核心。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这里说的两仪就是阴阳。

   阴阳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相辅相成。

   举个例子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

   阴阳相吸结为夫妇。可夫妇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阴阳想克,平日里夫妻间也会发生争吵和矛盾,这是阴阳之间最简单的关系。

   五行也是这样,五行中,金水为阴,木火为阳。

   土是属于中性的,土的阴阳属性要看季节和金水木火的多少来定。

   这个很重要,涉及到八字分析命主方方面面。

   十二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丑卯未巳酉亥为阴。

   怎么记住他们的阴阳呢,古人分的清楚明白,排第一位的鼠,咱们俗称耗子。它的前爪为阴后爪为阳,所以鼠排在十二属相老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