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文成武德景泰皇帝实录

第413章 成化皇帝

  朱祁钰说的拭目以待,还真是想看看这个大侄子能给自己和这个天下一个怎么样的惊喜。

   一个不会因为万氏去世而伤心早逝的朱见深,在朱祁钰有意识的培养下有了超过当代人的世界大局观,完全有机会带领兄弟子侄们干出一番远超成吉思汗成就的可能性。

   铁木真去世前将打下来的天下分了个七七八八,自己在的时候所有的国家都还是听从“父国”的安排,等铁木真一离世几个儿子就一个个都有了自己的心思。以蒙古族当时的战法和战争精神来看如果能再坚持打一代人,后世也就没有白人什么事情了。

   “爷的意思是说太子是要对沐家动手?这恐怕不妥,太祖时可是定了沐府永为我大明屏藩的。”

   沐王府、沐王府,其实只有第一代封了王可以被称为沐王,之后的继承者只有黔国公的封号。可当地百姓不这么看,世代永居镇守,人家可不就是世世代代的土皇帝吗?

   柳家虽然镇守西南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在景泰朝针对沐府的敲打下大量在沐家把控西南时“不得志”的文官、武将迅速找上了柳家,短短十余年间柳府已然成为了朝廷在西南牵制沐府的代言人一般存在,其势力可以用得上野蛮生长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了。

   “太祖定下来的祖制可多了呢!”朱祁钰对于重八哥定下来的祖制很不以为然,压根就没当过一回事。

   朱元璋定的祖制?那是受了当时的条件限制才定下来的。建立伪周政权的那个唐朝皇后不就给倭岛赏了个日本国的称呼用来宣扬自己的女皇形象嘛,朱元璋连半岛造反叛将来大明称臣都不愿意让他们痛快而赐了个不咸不淡的“朝鲜”名称,能够继承认了日本这个称呼对倭人也不过是手不够长打不过去而已。

   如今朱祁钰打过去了,一说伪周那个武氏妄定藩属名号,将倭人改回原称谓又有谁不拍手称好呢?!

   倭人就是倭人,中国人造字生动形象,给人取名字也一定是没得偏差的。景泰皇帝本着不嫌弃、不抛弃的原则赐倭人为大明和族人,这已经是倭岛上那些罗圈腿几辈子修来的福分了,又有谁会想起百年前大明太祖皇帝说过什么不征之国的屁话。

   “这...也是。爷改西南诸部土官为流官,可不就是为了天下能够长治久安永亨太平的。如果朝廷需要,沐府也不能成为地方割据势力了......爷管这叫‘地方军阀’是吧!”汪皇后一听朱祁钰对太子朱见深的所作所为不在意,也顺着话头接了这么一句:“这么看起来,爷觉得见太子这份答卷做得可有什么不妥的?”

   “现在看起来也没什么妥不妥当的,要看看他之后是怎么着手的了。”朱祁钰对于汪皇后的问题表现出了一副无所谓地样子,让人看起来总觉得诚意缺缺。

   “若是见深这事情办得不妥当还是该早些阻止他,至少提点他一下。身为监国了,行事稍有差池惹下来的麻烦可是要全天下人来承担的。”尽管朱祁钰的态度对于朱见深的布局完全不在意,汪氏还是跟着提了一句。

   “爷的布局要是被见深这孩子无意给破坏了可就不美了,早些打声招呼也不会让他有犯下大错的机会。”也不知道汪氏担心的是天下百姓还是朱见深,又或者就是担心这个婆家大侄子急功尽利坏了自己丈夫的事。

   “不怕。”朱祁钰摆摆手。“西南官场我早就想整顿了,一直犹豫不决只是不想多造杀孽。都是为大明朝滴过血、流过汗的,这些年朝廷发展沿海地区也确实忽略了内陆地区。无论是他们为自己升官还是为了百姓,对商贾坑蒙拐骗的手段确实破坏了官府甚至毁了朝廷的信誉,但天下的主流观点还是认为商户是贱业的。”

   这一世的朱祁钰给人的感觉是对外手段强硬,对内则更像是一个在家里唯唯诺诺的小脚婆婆一样,哪怕孩子干的没一件好事也舍不得下重手处置。

   “主流观点?”汪氏对于朱祁钰时不时嘣出来的一些听不懂的名词并不稀奇,只是要理解起来得花费些时间。

   “商贾这么些年为大明其实是奉献了很多的...至少人家是真金白银多少代人的家业一眨眼间就换成了官军的刀枪被服。商人游走南北贩卖东西,其实是为天下间的物资交流做了极大的贡献,看看草原上的皮子...和贩卖到中原用来换取青菜干的肉肠......原本在当地平平无奇甚至过剩的物资,如果不是这些商户哪里能用自己多余的换取需要的呢?”朱祁钰没有强大的脑容量默写下任何一篇关于商业在社会中价值的着作,但是内心中因为跨了数个世代的认知,对于商业价值的认可程度是与此时的人们有天壤之别的。

   “爷的意思奴明白,商贾也是大明百姓。这些年商贾缴纳的税赋与原本的粮税相比有过之无不及,这也是朝廷有底气说免掉百姓粮赋的原因。地方官府对商贾的盘剥过甚对于朝廷积富于民的想法是背道而驰的,更何况经他们这么一出,事情闹起来了再想捂盖子就难了,总要有相应的人出来承担责任。”汪氏点点头,表示对朱祁钰的理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