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太平天国的末路

第218章 叛徒李昭寿的崛起!

太平天国的末路 赵南风 2129 2024-05-27 19:52

  河南当时有太平军北伐军的存在,他们捻军与太平军是亦敌亦友的关系。

   有的时候为了粮草,城池双方发生争斗,也有时候经常战略上的合作,共同对付清廷。

   但总体来说太平军是大哥,拥有严格的军事体系,有组织性,拥有共同的信仰。

   北方捻军这是一群乌合之众组成,毫无纪律可言,作战一盘散沙。

   但是北方捻军又不归北伐太平军的节制。

   . . . . . . .。

   1854年10月 李昭寿被清军围困,此时大败的李昭寿,于是向清军总兵何桂珍投降。

   当时的清廷被几个战场的战事搞得焦头烂额,剿匪怎么搅都搅不灭。

   清廷有点扛不住,为了减少损失,为了安抚人心,为了花最小的代价灭掉匪患,他们经常性的选择招安。

   李昭寿就在那时加入了清军阵营,做了一名六品将军。

   从此李昭寿变成了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哪边有利益他就跳到哪边。

   李昭寿带着他的手下加入清军阵营之后

   清廷也没有让他好过。

   清军何桂珍不断要求李昭寿带兵出击剿灭匪患。

   李昭寿被逼的没办法,于是向清军总兵何桂珍要钱要粮,硬着头皮带自己人猛攻以前的老战友!

   后来李昭寿觉得清廷想将他当打手用,打了几次仗之后,又发现总兵何桂珍给他的军饷总是扣着不发。

   这让李昭寿开始对清军总兵何桂珍很有怨言。

   清廷总是让他带兵,不是攻击以前的老战友捻军,就是让他攻击太平天国北伐军。

   而是李昭寿感觉清廷在有意消耗他的兵力,李昭寿心里十分不满。

   加入清廷阵营,第二年开春

   捻军首领也是李昭寿的好兄弟马超江突然在河南开封城外战死。

   按道理说捻军首领死了,对于清廷的人来说,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可没想到身为清廷军官的李昭寿他竟然召集他以前的手下,在自己清军阵营里,私设灵堂拜祭马超江。

   结果这事被捅了出来,在清军阵营里引起了天大的公愤。

   你李昭寿身为我朝廷的人,你的兵身为我朝廷的兵,你竟然去拜祭一个造反的首领。

   匹夫小儿,尔等做甚?意欲何为?

   巡抚福济知道这件事之后,感觉李昭寿这个人不靠谱,再这样下去迟早要搞出事儿。

   于是偷偷的写了一封信给李昭寿的上司徐桂珍

   信中写道:

   “”李昭寿本是土匪出身,性格不优,品性实属不堪,毫无原则可言,再任由他这样下去,迟早会害了你和我。“”

   “”桂珍兄(何桂珍) 你趁现在还可以控制,趁机将他杀掉,除掉他部队几个骨干,在收编他的部队“”

   这封信发出去两天,何桂珍没有收到,密信却不知什么原因落到李昭寿的手中。

   李昭寿知道气愤不已,对手下人说道:

   “”如今清廷巡抚福济和何桂珍两个人共同商议,要将我们杀掉,大家说怎么办?“”

   并且李昭寿还将那封密信给手下将领们看。

   没想到他手下将领们不识字儿,于是找来一个会读书写字的人,当场念了一遍!

   听到这封信之后,大家气愤极了,纷纷叫嚷着离开清廷加入在河南战斗的太平军。

   李昭寿在当清廷蜓武官时候和太平军打过几次战,太平军不少人死在他的手中。

   如果自己贸然加入太平军,北伐太平军主将林凤祥和李开芳绝对不会相信。!

   李昭寿也想出了办法:

   “”我们与太平军打过好几次战,太平军吃了我们不少的苦头,我们贸然加入,人家必定以为我们是诈降!“”

   “”何不这样?. . . . . . .我们将清廷总兵何桂珍骗到军营中杀掉,提着他的人头交给太平军,那我们就算纳了投名状“”

   大家听的一致表示同意!

   之后几日李昭寿处于一直找不到除掉总兵何桂珍的机会。

   而清廷巡抚福济将密信送出半个月之后也纳闷儿,怎么何桂珍那边一点回信都没有!

   1855年10月实在等不下去的李昭寿决定

   在英山小南山军营设宴,邀请自己的上司总兵何桂珍前来指导工作。

   何桂珍很是高兴,以为上次李昭寿私设灵堂的事认为理亏而设宴。

   何桂珍以为李昭寿这次是赔礼道歉,从而宴请自己的。

   于是带领自己手下,以及师爷,亲兵,共计60人参加了这次赴宴!

   双方一见面就说起了客套话

   “”李将军好久不见,,,越来越英姿飒爽了“”

   “”哪里哪里? 总兵大人,平时公务繁忙,难得来营小聚,实属赏脸“”

   . . . . . . .。

   大家有说有笑,酒过三巡。

   突然一大堆全副武装的士兵,每个士兵的手臂上都绑着一道红绳,冲了进来,

   见到何桂珍的人,见人就杀!

   仅仅10来分钟的功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