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寒门辅臣

第三百三十三章 韩宜可的震惊

大明:寒门辅臣 寒梅惊雪 2078 2024-05-27 20:30

  贪官?

   这帽子可不能随便戴上,其他朝代贪一点算不得什么大事,可大明洪武朝,贪是要命的事。

   顾正臣伸出手,一枚铜钱出现在掌心:“韩御史,贪官是将朝廷的、百姓的东西往自家院子里搬,从这账目里看,你能看出粮食到了我家?”

   韩宜可脸色一寒:“粮食不管去了哪里,只要离开常平仓,你顾知县就脱不了干系!”

   顾正臣把玩着铜钱,笑了笑:“常平仓的粮食卖掉是好事。”

   “好事?你将整个句容上万户百姓的安危置于不顾,这叫好事?你若不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韩某定会上书朝廷!”

   韩宜可冷着脸,丝毫没有任何情面可说。

   顾正臣摊开手,将铜钱显露出来,看向韩宜可:“不知韩御史可知金陵米价几何?”

   韩宜可拿着账册走了出来:“金陵米价,一贯钱二石二斗,你问这个作甚?”

   金陵附近都是产粮区,无数商人簇拥在那里,又有各地税粮送去,粮食价格算不得高。事实上,南方主要产粮区的粮价普遍算不得高。

   但过了长江,基本上是一贯钱两石,甚至有些地方,一贯钱只能买到一石八斗米。

   顾正臣捏着铜钱,对韩宜可说:“我将粮食卖给了商人,一贯钱一石九斗,所得钱财全部充入了县库之中,足足一万贯钱。”

   “什么?”

   韩宜可脸色有些苍白,伸出手指着顾正臣:“你竟然将句容县备灾粮食全都给卖了换钱?你,你简直是……”

   顾正臣耸了耸肩,打断了韩宜可:“没全部卖掉,不是还剩下一千石。”

   韩宜可从来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全县的备灾粮,你丫得拿去换钱?

   知不知道,粮食是人命,粮食是压舱石,灾荒年景,有再多钱也没用,粮食才能填饱肚子,才能安抚民心!

   看着一脸愤怒的韩宜可,顾正臣起身道:“其实韩御史不必如此紧张,这不过是一笔换个思路的买卖罢了。”

   韩宜可强忍着怒气:“说清楚!”

   顾正臣笑着解释。

   这其实是一个时间差与商业问题。

   句容常平仓储备了大量粮食,平时也用不上,这都放一年了,是陈粮,哪怕是三四月份收购而来的粮食,也是陈粮。

   粮食这东西不能一直放着,早点吃掉才是正事。

   句容百姓吃不掉如此多粮食,可来句容的商人可以吃掉这么多粮食。商户多,大商吃个几千石粮,小商吃个几百石粮。

   顾正臣对商人讲得很清楚,上元县、溧水县等地遭了旱灾,粮食减产严重,朝廷蠲免了税赋,也无法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自然而然,这些地方就需要大量的粮食。

   虽说此时这些地方还没有紧张到抢购粮食的地步,可这一天迟早会来,等百姓将手头不多的粮食吃完,灾情的时延走过,真正的粮食危机便会出现。

   这个时候,正是出手粮食的好时候,也是这些地方大户、商人囤积粮食,大量吃进粮食的好时候。

   囤积才能涨价,涨价才能赚钱。

   大户和商人不是朝廷,不会在乎百姓饿不饿死。

   顾正臣出手粮食,以高价卖给来到句容的上百商人,为的就是让这群人将粮食送到江宁县、上元县、溧水县等遭灾地区的大户、富户手中。

   来句容的商人见有利可图,加上顾正臣在匠作院等买卖上作了退让,哪怕是一贯一石九斗米,商人也亏不了,更不需要担心卖不出去。

   粮食是硬通货,这东西能直接当钱花,买个豆腐都能用粮食换。

   顾正臣一转手,句容县衙拿到了一万贯钱,算是拿粮食套现。

   商人一转手,这近两万石粮食便会进入遭遇旱灾的县域之中。

   一举两得。

   韩宜可看着得意的顾正臣,咬牙切齿:“若是你将这近两万石粮食送给受灾的百姓,我韩宜可还高看你几眼,可你竟然将这些粮食卖给那些大户,富户,宁愿让他们囤积居奇,也不管那些地方百姓的死活!顾正臣,我看走眼了,你谄媚献上,结交东宫,攀附大都督府官员……”

   顾正臣眨了眨眼。

   这不是废话,这么多粮食,你卖给穷苦百姓?

   想啥呢。

   那里的百姓不少人都要穷得吃不起饭了,哪里来的钱去买粮食,亏你想的出来。

   粮食只能卖给大户、富户,这样才能脱手变现,才能让大量粮食进入受灾区域,你也不想想,大户手里囤积的粮食越多,对百姓是好还是坏?

   短时间来说,大户囤积粮食的后果就是粮价疯涨,大户借此机会可以侵吞百姓的田产,大捞一笔。

   可问题是,上元县等地距离金陵不算远,一旦到了地方县衙无法控制米价,大户又囤积居奇等待捞好处的时候,大批量的粮食便会在短短数日之内运抵。

   大量粮食的进入,将会导致当地粮食暴跌,大户只能大量出手粮食以减少损失。说到底,送过去的粮食,最终还是会回到百姓手中,以低价的方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