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寒门辅臣

第六十六章 改个号,娶个小,下个海 shuhaige.net

大明:寒门辅臣 寒梅惊雪 2097 2024-05-27 20:30

  大明:寒门辅臣第六十六章改个号,娶个小,下个海千步廊。

   沐府管家谢芳跟在顾正臣右侧身后,笑呵地感激着:“若不是教导沐春少爷耽误,顾先生已办好了官凭。”

   顾正臣并不在意,平和地说:“沐春少爷聪慧善学,将来必成大器。至于官凭事,不急于一时,倒是劳烦谢管家亲自跑一趟。”

   谢芳忙说:“不敢说劳烦,这都是我等该做之事,前面就是吏部衙署了。”

   顾正臣没走多远,就看到了气派的吏部大门,门匾上的“吏部”二字还是金色大字,龙飞凤舞,颇有气势。

   门敞开着,两侧站着两名军士。

   里面,除了穿着官服,戴着官帽的官员不断走动外,还有一些如顾正臣一样的儒生。

   门口处,还有几个人探头探脑,形迹可疑。

   “这是?”

   顾正臣有些疑惑。

   谢芳看了一眼,解释道:“他们都是京中富人,专作京债。”

   “京债啊。”

   顾正臣有些感叹。

   所谓京债,其实就是高利贷,只不过起自京师,故名京债。

   这群人专盯赴任外地的官人,官老爷手头紧,没钱,这些人借给,到了任上再还钱。朱元璋给官员发道里费,为的就是避免官员举京债。

   可问题是,老朱给的是道里费,顾名思义,就是路上的花销。至于置办家具,买几个仆人,娶几个小妾,吃好喝好的钱,老朱可是没给啊……

   现在借钱,日后用俸禄还债。

   忘记了,老朱给的俸禄又低,京债利滚利滚利,还不起了,没关系,地方官员嘛,捞油水的手段多,别说京债,就是国债也还得起啊……

   谢芳上前一步,低声道:“这当了官的,一开始需要办两件大事……”

   顾正臣皱眉:“哪两件大事?”

   谢芳咳了声,对顾正臣挤了挤眼:“改个号,娶个小。”

   顾正臣瞪大眼,这,这也算?

   改个号,这个,大明人确实擅长,甚至有些狂热。

   比如唐寅唐伯虎,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

   老唐毕竟还没影子,远了点,就说现如今的太子赞善宋濂,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再过四年就会来京师的方孝孺,他别号缑城先生、正学先生……

   估计这一套感染力太强,以致于明中后期一些仆人也开始装起来,比如严嵩的家仆永年,号鹤坡,张居正的家仆游七,号楚滨,这个名字怎么听着像是出殡……

   顾正臣倒没想起个号,至于娶个小,这个更是令人悲伤,大都没有,何来小……

   狠狠瞪了一眼谢芳,这个家伙不学好啊。

   谢芳嘿嘿笑着,引着顾正臣迈过吏部高门槛,介绍道:“洪武五年六月时,陛下定分六部职能。吏部掌天下官吏选法、封勋、考课之政,其属有三。这第一个,名总部,掌文选之事;第二个名为司勋部,掌官制;第三个名为考功部,掌考核。”

   顾正臣看去吏部大院,左右两厢皆有办公之处,门侧挂着长牌,写名何司。

   “我们去总部?”

   顾正臣问。

   谢芳摇了摇头,指向东厢的司勋部:“顾先生是赴任地方,办理官凭,并非文选一事,当去司勋部,那里掌天下文职勋级、月俸、升转资格、品级、官制、贴黄等诸事。”

   顾正臣了然,沿着青石板铺成的道路走向司勋部。

   司勋部,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人,都吏一人,令史二人,典吏四人。

   这一日,办理官凭的人寥寥无几,主事许石闲散地与典史王常闲聊,见有人来了,王常坐着开口:“是办理官凭的?”

   顾正臣上前两步,行礼道:“正是。”

   王常摆了摆手:“拿出任免文书、堪合符契。”

   顾正臣从怀中取出任免文书、堪合符契,交给王常。

   王常展开看了看,起身行李:“滕县,顾正臣顾知县是吧?失礼失礼。”

   顾正臣回礼。

   王常引着顾正臣到了另一个桌案,前后坐下,抽出一张黄纸,提起笔,自我介绍过后,严肃地说:“顾知县,王某需将你之出身写入贴黄名册,还请真实回答姓名、年籍、乡贯、历官……”

   贴黄制度,也称贴黄、押黄,唐代首创的公文改错制度。

   最初的贴黄,大致相当于后世的修正带式便签,毕竟古代也没橡皮擦,乱涂乱画不雅,错了,索性再写一份黄纸贴上去。

   只不过随着发展,贴黄到明代初期,已经演变为了一类公文制度。

   因为官员人事升迁比较频繁,升官需要贴,贬官也需要贴,平调还需要贴,所以贴黄很多时候见于文武档案之中。

   日后翻个档案,何年何月,升迁降转,续附转贴,一目了然。

   王常与顾正臣一问一答,写黄很快结束,王常将黄纸个贴置籍册之中,拿起来去找主事报请加印。

   许石看过之后,又看向顾正臣,问了几句,便点头道:“还请顾知县稍后,只需郎中加印便办理官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