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468章 平壤大捷,朱元璋和朱棣反而高兴不起来?

  大明火炮的轰击,在朝鲜史官看来犹如天降神迹。

   但对城中的倭军来说,就是另外一番感受了。

   小西行长作为主将,自然不可能跑去城墙上挨炸。

   但即便是在城里用来充当指挥所的朝鲜旧皇宫之中,小西行长也依旧能感受到明军炮火的威力。

   无数炮弹倾泻而下,整个平壤城的大地都在震动。

   小西行长所在的宫殿中,梁柱同样震动不断,无数灰尘落了下来,浇了小西行长满头满脸。

   “八嘎,这些该死的朝鲜人就不知道做一下清洁卫生吗?”

   小西行长一边破口大骂,一边捂着脸,慌不迭冲出了宫殿。

   刚刚一冲出去,视线落在城墙上,他又一次的愣住了。

   整座城墙,此刻正在连续不断地激起烟尘。

   大明的火炮几乎没有任何迟滞,一刻不停地轰击着。

   这座古老的朝鲜旧城,在火炮的肆虐下不断发出诸多不堪重负的声音。

   “该死,明国人的火力怎么如此强悍!”

   在小西行长的周围,他的家臣们脸色也同样变得惨白。

   突然,城墙上一丝火光闪过,一枚炮弹从城墙上发射而出,落在了明军的阵地上。

   倭国众人顿时欢呼起来。

   “是我们的火炮!”

   “大倭国必胜!”

   但只不过短短的数十秒,明军火炮就做出了回应。

   七八枚实心炮弹先后落了下来,覆盖了倭军火炮所在的那一段城垛。

   轰隆!

   一声巨响,一枚实心炮弹正好命中倭军炮身,直接让这门倭军大炮四分五裂。

   短短几分钟时间里,倭军城头上的所有大炮就全部都被明军击毁。

   看到这一幕,小西行长和他身旁的家臣全部都傻眼了。

   这特么,怎么打?

   一名家臣抖抖索索地开口道:

   “主公,明军数量是我们的好几倍,还有这么大的火力优势,我们根本守不住啊。”

   “不如赶紧撤退吧!”

   小西行长直接伸手,扇了这名家臣一个耳光,随后破口大骂。

   “撤退?你现在让我撤退到哪里去?”

   “明军至少有两万骑兵,出了城,你觉得我们两条腿能跑得过四条腿吗?”

   “告诉下面的人,不想死的话就给我守住,明军的火力不可能一直这么猛!”

   顿了一顿之后,小西行长又忍不住痛骂道:

   “那些该死的家伙,和关白大人说什么明军辽东军腐败不堪,连十门火炮都凑不出来。”

   “该死的,现在城外至少三百门火炮!”

   “等回到倭国,我一定要让关白把那些谎报军情的家伙全杀了!”

   等到部下们忙不迭地去传递命令组织防守后,小西行长微微松了一口气,拉过身边的侍卫长,轻声叮嘱。

   “做好准备,一旦城破,立刻掩护我从南门撤离!”

   明军的炮火,铺天盖地。

   城墙上倭军的火铳声一开始还遍地都是,很快就变成稀稀拉拉。

   再后来,任凭明军火炮如何肆虐,城墙上都没有一星半点的火铳声传出了。

   镜头移到城墙上。

   此刻,城墙上到处都是倭军的尸体。

   大部分尸体残肢断臂,几乎分不出人形。

   鲜血和尘土、碎石混合在一起,呈现出干涸的暗红色。

   滚滚的硝烟弥漫着,偶尔还能见到几名重伤的倭军士兵有气无力地靠着墙垛。

   又一枚炮弹准确无误地落下来,正中墙垛。

   一阵硝烟升腾而起,片刻之后消散。

   墙垛和倭军士兵都已经消失不见,只有一个大坑出现在刚刚那个地方。

   哗啦啦!

   平壤城的一处城墙上,开始出现了垮塌。

   这种垮塌规模并不大,但也露出了一个口子。

   李如松大喜过望,伸手一指。

   “所有火炮集中攻击,用最快的时间把口子给我扩大!”

   轰轰轰!

   明军火炮声惊天动地,上百枚炮弹在几分钟内倾泻到了这一处缺口周围。

   哗啦啦!

   在炮弹持续不停地轰击下,这一段城墙终于彻底垮塌下来,形成了一个混杂石块、尘土的大斜坡。

   “火炮移开,攻击城墙其他方位,争取制造出更多缺口!”

   “步兵给我上,占领缺口,然后用最快速度打开城门!”

   “骑兵立刻着甲,城门打开后马上突入城中!”

   李如松语气急促,但又有条不紊地下达了一条又一条的命令。

   他的号令通过旗帜和传令官的奔驰,很快就送到了前线每一个指挥官的手中。

   很快,明军第一批先锋军就冲入了城中。

   砰砰砰!

   双方用火铳展开了激烈的相互射击。

   倭军接连不断倒地。

   一支明军小队悄悄地绕到了倭军的侧翼,先是一波出其不意的火铳射击,随后为首的明军军官杀气腾腾地拔出了腰间长剑。

   “冲,让这些倭寇知道咱们大明的厉害!”

   明军这支小队直接冲了上去,和倭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