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边防军人,在大秦封侯拜将!

第32章 连升两级!位列不更!

  军法官微微点头,目光中透出一丝赞许。

   他命人将首级一一清点,果然数目相符。

   随即,他沉吟片刻,开口道:“尔等勇猛善战,斩敌众多,实乃我军之锐士也,每人平均可得两颗首级之赏。”

   此言一出,将士们顿时欢声雷动!

   他们知道,这是对他们浴血奋战的肯定与嘉奖!

   而秦池心中也涌起一股暖流,这些日子的艰辛与付出,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然而,军法官并未就此止步。

   他环视一周,继续说道:“尔等先登破敌,功不可没!除首级之赏外,本官还将登记尔等先登之功,待盈论之后,每人皆可晋爵一级!!”

   此言一出,将士们更是激动不已!

   这种先登赏赐和首级盈论不同,是无论你原来是什么爵位,也不计你砍多少首级,都无条件晋爵一级!

   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身份的提升!

   也就是说,清算过首级盈论之后,算一次功劳,各自军卒,还差多少首级如何晋爵,按照军制来算。

   但先登晋爵,是无条件升级的!

   在盈论的基础上,每人再升一级!

   他们相互拥抱,欢呼庆祝,战场上的疲惫与伤痛仿佛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了。

   而秦池更是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激动涌上心头。

   他身为百人将,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此刻得到军法官的如此嘉奖,实乃意料之外。

   他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拱手道:“多谢军侯厚赏!我等定当倍加努力,不负此恩!”

   军法官看着秦池,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

   他微微点头,沉声道:“秦池听封!因你身先士卒,勇猛善战,特赐你连升两级!位列不更!!”

   【本章口令:连升两级位列不更】

   此言一出,秦池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

   按秦制,民爵四级之巅峰,名为“不更”!

   此等荣衔,虽在诸多徭役之中仍需效力,然则于兵役之上却得享特权,诚为一份殊荣。

   至于其封赐,亦颇为丰厚!

   乃:“赐田四顷、宅地三十九亩,并附耕牛与从隶,以助其耕耘!”

   如此封赏,几同于地主之尊,且带有官府之嘉许!

   秦池的父亲是逃兵,他虽逃过了城旦之刑,却要每年加重服役的期限。

   如今,秦池位列不更,别的不敢说,这更卒之役,可以不用去了!

   他拱手下拜,双手接令:“秦池领命!谢军侯!!”

   军中众士卒见状,也是震撼无比!

   连升两级啊!

   这是何等殊荣!

   众所周知,获赐不更之爵者,有资格被任命为屯长,统领五十人众。

   若能建立殊勋,率军斩敌首级达十七或以上,便可晋升一级,荣膺大夫之爵,进而跻身大夫爵级之林。

   届时,将有机会擢升为百将列长,执掌更重之权柄!

   此外,亦可担任乡有秩、三老、游缴等要职,甚至有机会成为县属之县掾,执掌一县之政务!

   如此,不更之爵不仅是荣耀之象征,更是仕途晋升之重要阶梯。

   ……

   正当秦池与众将士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一名斥候飞马而至,手中高举着裨将军蒙毅的军令。

   斥候气喘吁吁地停在司空骞面前,神色凝重地传达蒙毅的命令:“裨将军有令,传令退兵!”

   司空骞微微一愣,随即接过军令,只见上面赫然写着“退兵”二字,旁边还有蒙毅的亲笔签名!

   他抬头望向斥候,沉声问道:“为何退兵?匈奴前军已被我等击退,正是乘胜追击之时!”

   斥候摇头道:“具体情况卑职也不甚清楚,只是奉命前来传令!裨将军说临沃城已然准备妥当,陷阱布下,无需我等再拖延匈奴精锐!”

   司空骞皱眉思索片刻,随即点头道:“既是裨将军之命,我等自当遵从,传令下去,全军整队回城!”

   他知道,蒙毅作为裨将军,必然有他的考虑和安排。

   虽然心中有些不甘,但军令如山,不得不从。

   况且,此刻兵困马乏,虽然在军中,这份情绪还未完全突显出来,但也不宜再战了。

   众将士闻听此令,虽然有些不解和惋惜,但还是迅速整队集合,准备回城。

   ……

   数日后,戊曲残军凯旋!

   去时五千人,回时仅剩二千余众!

   众将士虽经连番血战,然斗志更坚,气势如虹。

   因为打了胜仗!!

   将士们甲胄之上,血迹斑斑,犹如浴火重生的凤凰,翱翔于天际,彰显着不屈的战意与荣耀!

   临沃城门大开,仿佛巨兽张开了巨口,迎接着这些英雄的归来!

   裨将军蒙毅,位高权重,竟亲自出城迎接,足见对戊曲将士的尊崇与重视。

   蒙毅神色庄重,目光中透露出对这支队伍的欣赏与敬意!

   众将士见蒙毅亲自出迎,无不感到震撼与荣幸。

   他们胸中翻涌着难以名状的壮怀,那是得胜之悦、荣光之傲,更是对漫漫征途的期许与矢志不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