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第285章 发生了什么事

  “西向的吴军被全歼了?不能够吧!”楼令尽管觉得吴国不强,只是也没有认为会弱到那个份上。

   楚军大规模出现之前,位处“鸠兹”的吴军就进行了收缩。

   目前待在“鸠兹”当吴军统帅的人是大公子诸樊。

   无论郤至或是楼令,他俩皆没有与公子诸樊见过面,由于没有打听的关系也听不到多少关于公子诸樊的消息。

   “目测,楚军约在四万?”郤至怎可能不懂得目测。

   楼令也看出来了,更加肯定吴军没有被歼灭的猜测。

   只是有一点,吴军的损失到底多大,他们之前西进的舟师又哪里去了?

   进逼到“鸠兹”附近的楚军,陆路与水路合起来约有四万兵力,关键在于航道被他们掌控住。

   “我派人去面见楚军主将。”郤至说干就干,召唤来郤武没有多么复杂的进行吩咐,随后郤武就启程了。

   郤至有必要通告楚军关于己方的存在,并且还要说明不会参与这一场战事。

   那是让楚国一方不要多想,避免楚军为了排除风险而攻击晋人这一支队伍。

   隔天,郤武回来进行了消息回馈。

   “楚军主将乃是子反,他已经做出保证,只要我们没有异动,会保证我们的安全。”郤武只是转述子反的原话。

   这个子反是谁?他是楚穆王之子,楚庄王之弟,楚共王的叔父。

   当然,楚国自号为王,晋国肯定是不会认的。

   在目前,公开场合之上,晋君仍旧是称呼楚国之君为楚子。

   倒是作为“道德标杆”的鲁国,他们将楚国的爵位拔升到了侯爵的地位。

   当前诸夏体系内的公爵其实不少,只是大多为周王室的公卿。这些周王室公卿的国家不大,实话实说就是没有人拿他们太当回事。

   而宋国这个“公国”由于是殷商后裔之国的关系,哪怕是引得重视,其实也是负面的。

   同为三恪之一的杞国为伯爵国,越国则是侯爵国,他们在目前的存在感非常一般。

   “世子,子反邀请世子前往营盘参与宴会。”郤武讲出这个消息。

   郤至立刻皱眉了。

   晋国在“邲之战”后陷入颓势,随后又爆发叛乱,尽管不到一年就平定了先氏之乱,隔年却是马上对赤狄发动战争。

   打赤狄并未对晋国造成什么难度,要是按照晋君獳设定的剧本,晋国在打完赤狄就该重新与楚国争锋了。

   只不过,局势的进展显然没有让晋君獳顺心如意,仅仅“意料之外”的覆灭赵氏又让晋国乱了两年。

   在那期间,晋国还持续对郑国和齐国、宋国使用武力,不管晋君獳是在弄什么打算,反正晋国是败多胜少的局面。

   “楚人这是不拿我们当对手了?”郤至说这话的时候,表情跟便秘别无二致。

   现场的晋人,有一个算一个,脸色都变得比较不好看。

   没有人会愿意自己认定的对手,拿自己不当一回事。真的出现这种状况,无疑对己方就是最大的侮辱了。

   本来不想去的郤至,变得不能不去。他要是得到邀请而没有前往,自己心里那关就过不去。

   等四下无人之后,郤至对楼令说道:“我自己过去见子反。”

   话说,楼令也没有打算要去啊?

   郤至又说道:“楚人不是何时何地都守规矩,一旦你过去……”

   是不是楚人会吼嗓子“我蛮夷也”伏杀楼令?

   好像……,那个可能性不是一般的大!

   说白了,楚国为了得到中原诸侯的认可,才愿意与中原列国接触的时候讲规矩,等于说就是在尽力克制自己。

   只要利益足够大,又或者是被逼急了,楚国不是没有不当人的时候。

   翌日,郤至带着不到百人就出发前去楚军营寨了。

   这一件事情,晋人并没有事先与吴人提及。

   郤至要去见子反,见面的地方会是在楚军营寨,有必要跟吴人说吗?讲实话就是:有!

   然而,郤至并没有派人知会吴国一方,其余人知道是为了什么。

   “这样……,有点不好。”刑巫臣其实反对郤至接受子反的邀请,更认为一旦被吴国知道郤至受邀过去必定产生误会。

   楼令说道:“我们做事,不用考虑谁的感受。”

   “这……”刑巫臣直接无话可说。

   倒不是因为刑巫臣从楚国逃亡到晋国,认为自己是个外人才存在顾虑。

   刑巫臣清楚强国必然要有个强国的样子,其中包括“自我”这一条。

   不提晋国使节团在吴国没有得到应有的礼遇。

   如果郤至请示吴国,成了什么?

   “令大夫。”刑巫臣等楼令目光与自己形成对视,诚恳地说道:“晋国需要吴国。”

   楼令颔首,只是说道:“让吴国来求吧。”

   刑巫臣再次自闭了。

   晋国与吴国要不要合作这件事情上,提议者是刑巫臣,也是他一直在奔走。

   因此,晋国那边对吴国君臣最了解的人,没有意外就是刑巫臣了。

   对于晋国扶持吴国变成一头热这种发展方向,刑巫臣比谁都要感到发懵,同时清楚是因为怎么回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