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第249章 果然要搞事

  “才刚刚会盟结束,国君再次邀请宋国会盟是什么意思。”

   “难道是国君认为当前不适合与楚国争雄,想要用这种方式算计宋国?”

   “如果是这样,倒是国君能够干得出来的事情。”

   楼令只猜测晋君獳想要“逼反”宋国。

   当前阶段的宋国比较虚弱,讲实话就是很难在晋国与楚国的争锋中出多少力气。

   而晋国处在内忧比外患更严重的阶段,起码晋君獳迫切地想要想灭赵氏,栾书又在主持变革,无论从实际局面还是个别人的需要,委实不适合与楚国展开大战。

   在不久之后,晋君獳派出去的韩厥回来了。

   韩厥带回了宋国拒绝再次会盟的消息,向晋君獳请罪得到原谅。

   “寡人本来想相助宋国,岂料会遭到羞辱啊!”晋君獳一副气愤的模样。

   所谓主辱臣死,包括楼令在内的在场晋人,无一例外都是展露出了愤慨的态度。

   晋君獳对众人的反应很满意,做出吸了口气的动作,随后说道:“先回国!”

   大军在当天开拔,耗时九天回到晋国势力范围。

   回到晋国之后,没有抵达“新绛”之前,晋君獳就下令大军解散。

   这代表家在附近的贵族可以带着私军回去了。

   “现在离开才是真的傻……”楼令能够看出晋君獳在设局,想来其余人也能够看出来。

   聪明的贵族,哪怕家乡就在附近,他们仍旧跟随晋君獳来到都城。

   一些傻乎乎的贵族,他们却是真的走一路散一路,分别回去自己的封地。

   很难说晋君獳会不会将那些半途离开的贵族记在自己的小本本,日后找机会一一收拾?以晋君獳一直以来的行事风格,只能说极有可能啊!

   回到“新绛”之后,楼令自然是住进自家的宅院。

   “近期有发生什么事情吗?”楼令问道。

   尽管楼见会将所发生的事件写信给楼令,碍于交通不便利的关系,很多信息等楼令拿到手,几乎是过时了。

   “孟姬与赵氏冲突不断,有愈演愈烈趋势。”

   “四天前,赵氏与董氏爆发交战,双方各自死伤数十人。”

   “孟姬携带赵氏之主前去训斥赵同,听说赵同后面杀死一名家臣以及十来个仆人,家中亦是清理了许多破碎的陶器。”

   楼令一听赵同杀死一名家臣,不由挑了挑眉头。

   当前的家臣可不是家奴!

   另外,哪怕是仆人,贵族也不会任意打杀。

   在各个家族当家臣的那些人,他们不是贵族也会是贵族的后裔,甚至本家族健在而去大家族当家臣。

   同为贵族的前提下,哪怕地位或实力存在差距,互相之间讲究的是留有情面,哪怕不想留情面也要顾忌当代守则,也就是“刑不上大夫”这一条规矩。

   所以了,排除掉愤怒到失去理智,要不然谁会杀死家臣啊?

   楼令问道:“那个被杀的家臣,怎么回事?”

   “听闻被杀的家臣是赵朔的死忠,训斥赵同肝胆孩视赵氏之主。”楼见清楚楼令想知道事情的是什么。

   讲道理,目前只有六岁的赵武确实是一个孩子。

   只不过,哪怕赵武是一个孩子,他却是赵氏之主,身为赵氏小宗之主的赵同不该拿赵武当真正的孩子看。

   而“孩视”可不是赵同简单的将赵武视为一个孩子,说白了就是不当一回事,乃至于进行了藐视。

   小宗之主藐视大宗之主,等同于臣子藐视君主,想要守护规则的人,他们怎么可能会受得了?

   赵同敢那么对待赵武,除了认为赵氏要被公室借孟姬掌控之外,主要还是因为赵武并没有行冠礼。

   在封建时代,只有行冠礼才算是成年。

   而行冠礼并不一定非要等到二十岁不可,遭遇到特殊情况为前提,完全是能够特殊情况来特殊对待的。

   只是呢?赵氏哪怕是遭遇到特殊情况,没有特别到让只有六岁的赵武加冠的道理。

   赵武没有行冠礼之前,尽管他的身份是赵氏之主,权力却是由母亲孟姬来代为行使。

   如果赵氏众人服从的话,孟姬自然能够行使赵氏之主的权力,问题就在以赵同、赵括为首的众多赵氏族人本就对孟姬反感,别提赵氏察觉到晋国公室想掌控赵氏这一点了。

   所以,以“上帝视觉”来看,赵氏的赵同和赵括一连串的行为好像是在找死?

   然而,他们只是在避免孟姬掌控整个赵氏。

   来到“新绛”休息了三天的楼令哪里都没有去,期间也没有跟谁进行交际。

   这是楼令嗅到了危险,不想做任何行为来引起晋君獳的注意。

   而在他们回到“新绛”的第四天,晋君獳派人通知众臣,要求他们在第五天入宫开会。

   “寡人方才听闻郑军再次败给楚军。”晋君獳在进入议题之后没有任何前奏,直接讲出这个消息。

   郑国在欺负许国。

   许国派出使节前往“郢(楚国都城)”求援。

   楚国响应了许国的求助,第一次扣押了郑国的两名重臣,引得郑国对楚国悖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