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上辈子,下辈子

第35章 忽略的细节

上辈子,下辈子 二手废柴 2051 2024-05-27 22:08

  上辈子

   李适之出去并不是为了给李非找关系免罪,而是去找了与自己关系较好的右骁卫将军元阔海。

   唐玄宗虽然与兄弟们的感情深厚,但是绝对不允许他们染指朝政,朝中大臣一般情况下是不敢和他们交往的,李适之怕的是有好事者将这些消息秘密透露给薛王。

   尽管薛王不理朝政,但有人诅咒自己去死,他是万万不会放过的,势必会给玄宗施加压力,真到这一步,一切都难办了。

   所以,他找元阔海就是为了这个,他给了袁阔海百两黄金的重酬,让他帮忙堵死薛王府的外围,不能让消息传进去。

   李适之当并不十分担心皇上会杀李非,以他这么久对皇上的了解,只要不触及皇上的逆鳞,他一般不会轻易夺人性命。再加上李非已经多次展现了他预知的本事,即便是说了薛王该死,也到不了掉脑袋的地步。

   有时候,恩威并济才是控制一个人最好的手段。

   李非当然看不透这些,随着离七月十日越来越近,心中的担忧也越来越加剧,而李适之却并没有将他对皇上的理解告知李非,但凡能在皇上身边活一辈子的人,哪一个不经历些起伏风雨,这也是对他的一种历练。

   李非这段时间一直赋闲在家,严遵皇命,不但不出长安,连家门都没出。牛浅浅经历李非发疯一事之后,对李非更是寸步不离,生怕再出什么意外。

   七月二日,唐玄宗李隆基拿着张果给他炼的长生不老丹,进入了薛王李业的府门。

   七月十日,李业薨逝。

   朝野震动,玄宗因为李业之死,一夜之间容貌大变,满脸的憔悴。

   李非的预言再次应验。只是李业的死因成了谜团。

   李适之和李非也彻底松了口气,李非在群臣之间也立即成了一个话题,有不屑者,有赞叹者,有旁观者,也有嫉恨者。

   这个心生嫉恨者,就是的李林甫,他隐约感到李非这次的一语成谶,极有可能将来成为皇上身边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薛王薨逝的消息传到李府当天,李适之便找来了李非,父子之间又做了一次长谈。

   李适之告诫李非,皇上绝不会因为他言中薛王薨逝,就立即对他另眼相看,此后皇上心中必然会对李非产生两种看法。

   第一种,就是你李非虽然有预知之能,但并没有避免事情的发生,是有意还是无意,他心里还不清楚。第二种,你这种本事能不能彻底被他所用,如果能,你便是国之栋梁,不能,你便是国之巨孽。

   以后行事,一定要谨小慎微,万不可再犯如此巨大的错误。

   这是李非第一次心悦诚服的接受父亲的教诲。

   李非重新回到了太史局,以前对他视而不见的那些老家伙们,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所有人都变了一副模样,对他毕恭毕敬,这倒让李非没有想到。

   而皇上那边,在办理完薛王的丧事之后,就好像这件事没有发生过一样,群臣之中,也无人再提及,好像所有人共同达成了一种默契。

   一场风波,算是尘埃落定,但李非心中并没有彻底平静,他曾经看到的那个仙境一直反复出现在眼前。

   这是种铭刻于心的经历,不能就这么被埋没,他来到书房,将他看到的那一幕完完整整的画成了一幅画,并取名《天宝群仙图》。

   取义那些他从未见过的无数仙境宝物,还有众多和李飞穿着一样的神仙。

   ——————————————————————————————————

   下辈子

   李飞从来没有这么迫切的想见到李非,但梦境一直没有出现。

   自从枕边多了这本《大唐纪要》,李飞每天的闲暇时间就成了两本书之间的不断比对。

   李非史条的不断变动,在《大唐纪要》中都有了具体的过程,不像是《全唐书》中只有简单的寥寥数语。李飞看了下,大致和史实相对应,出入不大。

   这天入睡前,李飞终于等到了变动。

   “开元二十二年六月,太史局丞李非观得赤星黯淡,主大凶,言薛王命危,唐玄宗怒斥之,七月十日,薛王业薨,众人惊,谓之神人……”

   在《全唐书》中,这段话之前是绝对没有的,《大唐纪要》中记载的是唐玄宗李隆基给他弟弟了一颗长生不老药之后,薛王一命归西,似是有所指,但两本书都没有张果担任国师的记载。

   李飞瞬间又有了一种假设,关于唐史的书籍不胜枚举,如果那天自己在转旧书市场时,没有凑巧看到《盛唐轶闻录》中那段国师的记载,那么上次的梦境是不是就不会出现?

   也就是说,也许因为李非,整个唐朝的历史已经出现了很多很多微小的变动,只是自己没看到而已,每当这些变动被自己看到,也只有被自己看到时,那个梦境才会出现。

   是这样吗?李飞不知道,这只是一种假设。

   这两天晚上,李非应该不会缺席。

   果然,如己所愿,梦境终于再次出现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