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王爷重生不撞南墙只撞我!

第22章 变故

  “……”

   秦越川被迫打断了未尽之言。

   他朝女席看去,眉头紧蹙。

   徐弦月也不知发生了什么,身旁方才还好好坐在旁边的徐明曦,突然就……直挺挺的朝她倒过来,紧闭双目,不省人事。

   她被惊的有片刻失神,随即悄悄摸上了徐明曦的脉门:

   气血流畅,并无大碍……所以是……

   装得?

   上方天子亦是听见了惊呼:“何事喧嚣?”

   徐广海急忙上殿,向皇帝请罪:“陛下恕罪,是小女,前些日子受伤,想来方才是旧伤复发。扰了陛下兴致,万望陛下恕罪。”

   “带下去,为她请个太医。”

   徐家人都退至偏殿去了。

   他可是知晓,他这个儿子对于徐家这个女儿可是宝贝得很。

   如今她昏迷不醒想必他一定会跟过去……

   嗯?等等!他怎么还杵在这?

   怎么?这个赏赐比那徐家小姐还重要吗?

   皇帝心下胡疑,想:如今儿子们都大了,真是一个个都越发看不懂了。

   “川儿方才你想说什么?”

   “……”

   如今这徐明曦一闹,倒是不好再说退婚了。

   反而显得他趁人之危,不近人情了。

   “儿臣想求父皇一个允诺,此允诺无关无关国事,无关朝廷,仅关乎己身,若将来儿臣有需,还望父皇允准。”

   “无关国事,无关朝廷,仅关乎己身?仅此而已?”

   “是。”

   皇帝凝视了秦越川片刻,想不明白到底是他真的无欲无求,还是所求不简单。思量片刻。沉声道:

   “朕准了。”

   秦越川郑重长揖一礼:“多谢父皇!”

   而此时偏殿的徐家人,除了徐弦月,徐广海和杨氏都是目色焦急地看着太医为徐明曦诊脉。

   “太医,我女儿情况如何?”

   这个太医摸了半晌的脉,也并未察探出她有何不妥。

   心下有了个猜测。

   “只是气血略有不足,想来是旧伤未愈,多进食些滋补之物,好生休息即可。”

   “多谢太医。”

   太医走后,徐明曦亦无需再装,缓缓睁眼假装刚刚醒来的样子。

   “曦儿,你可吓死娘亲了。你无需再回去了。宴席结束爹娘带你回去,你在此一定要好生休息。”

   徐明曦神色恹恹地应答:“我知晓了,母亲。”

   宴席散场之前,徐弦月终于寻到机会同夏雪杳说着悄悄话。。

   夏雪杳仍然对今日的变故心有余悸:“我总觉事情并非如此简单。这几位大人怎么会突然请旨赐婚,我与他们的公子并不相识啊!”

   “我也觉得此事应是有人暗中相助……不论如何,胡家人应是不敢上门提亲了吧。”

   “我也不知道……总归短期内,继母应该不会为我打算婚事了。”

   二人笑闹一阵,宴席结束便告别朝着各自的马车走去了。

   却不料,自家马车停靠处只有一辆马车。

   来时杨氏那辆不知所踪。

   徐弦月疑惑,询问小舒:

   “怎的只有你一人?徐大人他们呢”

   小舒不高兴地说道:“徐大人和徐夫人说担心二小姐身体,提早回去了。”

   徐弦月也不多言,径自准备登上马车。

   忽然听得有人喊住她。

   “徐小姐,王爷有请。”

   徐弦月回头只见得是一个黝黑健壮的少年。

   他好像是容王殿下身边的人。

   来人的回答证实了她的猜测:

   “在下青阳,是容王近侍,我们王爷有请,恳请徐小姐进马车一叙。”

   徐弦月有些犹豫,孤男寡女共坐一马车似有不妥。

   “徐小姐无需担心,有王爷在,不会有人敢置喙。”

   “既然如此,带路吧。”

   进入秦越川的马车,内里乌木做顶,软垫铺地,车厢内壁隐有暗纹。

   红木矮桌正中嵌了一颗成人拳头大小的夜明珠,散发着荧荧光泽,整个车厢亮如白昼。

   真是低调又奢华。

   秦越川端坐在马车主位,身姿挺拔,犹如松柏。

   他向来不苟言笑。

   自她进来后,视线便未曾离开过她的身影。

   徐弦月自觉坐到侧手位。

   她无惧无畏,目光定定的望着他,直接开口:

   “王爷唤民女前来所为何事?”

   秦越川静默半晌,未曾多言,自怀中掏出一封信笺。

   他将信笺置于红木桌几上,推到她的面前。

   “这是?”徐弦月并未即刻伸手去取。

   她用疑惑的目光询问秦越川。

   “泊运司传来的,有关你父亲。”

   听闻有关父亲,再看秦越川如此郑重其事的神情,徐弦月心中不好的预感越来越强烈。

   她取过信笺,细细浏览纸上内容,越看内心越发沉重。

   虽然内容不多,但是徐弦月看至最后一句话时,面色已是惨白。

   “王爷!我爹爹他……”

   “此事非同小可,我亦会秉公办理,若令尊当真无辜,必定保他无虞。

   此时知会你,是为避免若来日徐家被府衙通传时,你未有准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