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首富:邢道荣之货币收割机

第32章 金丝箭翎

  自黄金弓弦广用于军中之后,道荣深感器械革新对提升军力之重要,继续寻求更进一步之创新。

   李儒提议改良箭矢,以配合黄金弓弦之威,更增射击之准确与远距。

   是时,道荣命工匠与军师共议新箭矢设计。

   工匠乃言:“金丝制箭翎,可增稳定性及减少空气阻力。”

   经反复试验,制成新箭。

   箭身轻盈,箭翎以金丝与特种羽毛结合,射出后箭翎微振,飞行更为稳定,射程亦较常箭增加数十步。

   道荣见成效卓着,遂命名为“金丝箭翎”,并大量生产,配备给“八千神射”及“神箭营”,使之成为洛阳军中的标准装备。

   为展示新箭之效,道荣设立射击大赛,邀请诸侯观之,以显洛阳之军威。

   赛中,神箭手用“金丝箭翎”射击,远距离精准命中目标,连续中靶,令在场观者无不赞叹。

   此新器之威力,非独内部知,吕布闻之,深感威胁,亦急命其工匠仿制。

   然吕布所在匠人技艺与材料皆不及洛阳,仿制之箭,虽稍有提升,终不如洛阳之“金丝箭翎”效果显着。

   道荣利用“金丝箭翎”的射程远、精准度高的特点,多次在边境小冲突中,使洛阳军占尽优势,有效抑制吕布及其他敌国的侵扰,保持边疆安稳。

   同时,亦加强对“金丝箭翎”生产工艺的保密措施,严防技术外泄,确保在军事装备上优势。

   道荣的威望与洛阳的安全均因此而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提升。

   道荣于朝堂之上,与群臣谋划,言曰:“吾军之强,非独依赖良将勇士,亦需器械精良。今‘金丝箭翎’已成,可大增我军之威。惟其秘不可泄,须谨守此技。”

   群臣闻言,皆颔首称是。

   群臣中,有卫将军对道荣言:“此箭之制,实乃军中大利。然,对外宜有所示,以震慑四方。”

   道荣闻之,沉吟良久,乃命卫将军:“汝可组织一场演武,以此新箭展示于各路诸侯,使彼见我洛阳军之强,不敢轻举妄动。”

   卫将军遵命,速组织演武,邀请周边诸侯观之。

   大会之日,天朗气清,众箭手列阵于场,神射手执‘金丝箭翎’,瞄准远处标靶。

   箭矢如离弦之燕,直指靶心,百射百中。远观者无不惊叹,连声称赞:“洛阳军器之精,实为天下第一!”

   演武之后,诸侯纷纷上前观箭,叹为观止。

   一位来自西域的侯王问道:“此箭何以能远射且精准?”

   卫将军微笑不答,仅言:“此乃我洛阳匠人巧思,非外人可知。”

   而吕布方面,知洛阳展示新器,内心忧虑。

   急召其下工匠,责问道:“吾闻洛阳有新箭,远胜于我,汝等何不早作仿制?”

   工匠战战兢兢,答曰:“大人,洛阳新箭用金丝与特种羽毛制成,非是寻常材料,我等虽努力仿制,亦难以达其妙用。”

   吕布闻言,不悦,冷声道:“汝等速寻法以解此技艺,否则勿怪吾不循情理!”

   工匠领命,退下,心知此事艰难,相视而叹。

   道荣得知吕布亦试图仿制‘金丝箭翎’,不禁冷笑一声,谓近侍曰:“纵使吕布得我箭法,无我洛阳匠人之精良技艺,其箭安能及我哉?”

   近侍唯唯。

   随后,道荣又思:“虽然现时吕布未能仿得我箭,但终非长久之计。

   必须加强边防,严密防范,以防不测。”

   于是密令边将,加固边疆,严防死守,不给敌以可乘之机。

   道荣考虑边境之事,连夜召集群臣商议。

   群臣聚首,道荣开言:“吕布欲仿我‘金丝箭翎’,虽技不如人,亦不可大意。吾须谋划,确保长安。”

   兵部尚书张勋进言曰:“大王英明。洛阳之威,非但在箭,亦在人。吾军之士,锐意进取,技超一筹,此乃真正之力也。宜训练精兵,广招募才,持续强化军力。”

   道荣闻之,颔首赞同。

   遂下令加强军训,招募天下豪杰,以补充军中之力。

   又特命张勋,密切监视边疆情况,随时上报。

   不久,洛阳城南举行大规模军训,锣鼓喧天,旌旗猎猎。

   群臣与将领齐聚,观其演练。士兵们身穿戎装,各执武器,精神抖擞。

   尤其是神箭营,展示‘金丝箭翎’,射术高超,远近驰名。

   有匈奴使者来访,欲窥洛阳军容。

   道荣命张勋接待,并示以我军之强,使其知难而退。

   张勋领命,带领使者观军训。

   使者见洛阳军之壮观,内心惊骇,回国复命,言洛阳军实力非凡,不宜轻敌。

   吕布方面,其下工匠经多日努力,终仿成一箭,虽不及洛阳箭翎之妙,亦有八分相似。

   吕布得之,大喜,即命试射。然而实战之中,其箭翎之效果远不如洛阳之‘金丝箭翎’,吕布颇感失望,遂再责匠人,促其改良。

   洛阳城中,道荣得知此事,不露声色,但心中暗自警惕。

   对近侍言:“吕布虽有仿箭,终难匹敌我‘金丝箭翎’之精良。然不可轻敌,须常备不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