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游戏竞技 篮坛第一人:但开局是股神

第124章 空中坐扣!

  全明星正赛当天下午,当林溯来到场馆外就被一圈粉丝团团包围,粉丝们都是身穿他的2号球衣请求签名。

   今天到场的粉丝实在太多了,完成了一些签名请求之后,林溯不得不在现场保安的带领下挤进球馆。

   穿过球员通道来到球场,林溯发现老大哥易建联已经在场上练习投篮了。

   无论是表演赛还是正赛,只要有比赛,阿联总会提前到场进行热身,这算是他自律的一个佐证。

   “联哥,还是那么早啊!”林溯主动打招呼。

   阿联回过头看到是林溯,和煦笑道,“你也挺早。”

   之前两队在广东主场一番战,阿联提前到达球馆也遇到过林溯,对于这位能力强且自律的“新秀”,阿联是很有好感的。

   “我是提前过来熟悉一下扣篮动作。”林溯如实说道。

   他现在的动态天赋确实可以媲美不少NBA球员,但是想要一次性完成高难度的扣篮动作,还是得练习一下才行。

   与阿联随口聊过几句,两人就各自占着个半场开始了自己的训练。

   期间,林溯那“嘭嘭嘭”的扣篮声,倒是把阿联吸引了过来,并且对林溯的弹跳与扣篮大加赞叹……

   与昨天的流程一样,所有的单项比拼都是放在正赛中场休息时进行。

   晚上七点,经过半小时不怎么燃,不怎么酷,不怎么有趣的开幕式之后,全明星的正赛正式开始。

   南区全明星首发有易建联、林溯、朱芳雨、林志杰、刘晓宇,主教练是李春江。

   北区全明星首发阵容实力强劲,陶汉林、比斯利、贺天举、哈德森、郭艾伦,主教练是杨学增。

   比赛一开始郭艾伦就开始耍宝,他先是一通华丽的运球,随后直杀篮下。

   全明星赛就是以表演为主,南区的内线也就伸伸手意思一下,身体一点没动。

   于是,郭艾伦禁区内收球,学着林溯昨天的扣篮动作,转体720度把自己甩在空中。

   当然,他的弹跳与身体协调性都不及林溯,在晕头转向之际郭艾伦随手一勾,皮球竟也神奇擦板进网。

   场上场下,全都被郭艾伦逗乐了,哄笑声传遍整个场馆。

   而郭艾伦更是跑到林溯跟前咧着嘴笑,“我学得咋样?”

   “比我的难度还高!”林溯乐不可支地捧道。

   这还不算完,在南区进攻无果后,郭艾伦回头飙中超远三分,他迈着霸王步向替补席展示自己的霸气。

   北区开局5比0,随后南区也开始取分。

   林溯罚球线高位接球接应,阿联则是埋伏在篮底,于是林溯轻轻把球一吊。

   砰!

   阿联在陶汉林头上空接成功。

   主场作战的阿联也收到了现场最热烈的欢呼。

   眼见阿联开局状态不错,南区的其他球员也识趣地给阿联喂球。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阿联连续送出五个扣篮,让现场球迷大饱眼福。

   首节后段,南区开始换上替补球员,而北区在比斯利与周琦的带领下打出一波得分节奏。

   北区38比32的,领先进入下一节。

   因为待会林溯还有单项赛要参加,所以主教练李春江只让林溯打次节的前5分钟。

   第二节刚开始,林溯就上演了一次精彩的扣篮。

   他抢断来到前场自抛自接,空中轻盈转体360度,同时左手枕在脑后将球扣进。

   如此难度的扣篮,林溯却是举重若轻,在轻描淡写间完美完成!

   这记扣篮直接燃爆全场!

   果然林溯还有存货!

   比赛中就用上这种高难度的扣篮动作,真不知道决赛时他会使出什么招式啊。

   林溯觉得自身状态调动得非常到位,在又一次进攻中刚过logo,他就伸手拦停准备上前防守的比斯利。

   “我要在这里投进一个!”

   比斯利:“What???”

   没等对方反应过来,林溯已经超远三分出手。

   唰——

   张弓搭箭,出手即中!

   后面林溯又继续命中3记三分,才意犹未尽地被替换下场休息。

   双方攻防节奏很快,十分钟后上半场结束,易建联、比斯利互飙内线得分,成为南方、北方队的第一进攻杀器。

   其中易建联半场拿到22分,上演了11次扣篮的大戏。而比斯利半场同样拿到22分,更有7板7助攻进账。

   另外,南方队得分上双的还有林溯的18分,而北方队的郭艾伦半场砍15分,陶汉林贡献10分。

   正赛进入中场休息,现场开始进行单项赛事的冠军角逐。

   第一项角逐是技巧挑战赛,主场作战的周湛东以34.3秒的成绩战胜方硕,捧得冠军。

   在这之后,就是今晚的重头好戏,三位晋级“扣篮王”决赛圈的选手一一登场。

   第一轮比拼,唐海选择隔人扣篮,他让两位队友坐在地上,随后从三分线外助跑扣篮成功。不过由于难度不大,他只拿到了42分。

   而王潼在第一扣前玩了个“花活”,他先把评委们的10分牌都准备好,之后他侧翼运球跳起胯下换手扣篮得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