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开局挖了朱元璋祖坟

第196章 就藩大都

  当年陈友谅铁锁连舟,打的朱元璋节节败退,眼看着朱元璋全军就要崩溃。

   朱元璋连续派出三支舰队轮番反攻,都被打败。

   而陈友谅敏锐的察觉到朱元璋的右翼薄弱。

   便指挥大军猛攻朱元璋军队右翼,这一招十分厉害,朱元璋军队抵挡不住,眼见形势不妙,朱元璋亲自仗剑守在船前,以旗舰为底线,退后者亲手立斩!

   但他连杀十余名后退的千户后,仍然阻挡不住败势,眼看就要全军崩溃。

   这时候徐达向朱元璋献计不如用火攻,但是一切准备好之后,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没有风。

   徐达也没有办法,只能苦苦支撑,但是眼看着就要撑不下去的时候。

   这时候,朱元璋阵营中出现了一位猛将,他就是丁普朗。

   他是徐寿辉手下的四大金刚之一。

   因为陈友谅杀了徐寿辉,所以丁普朗和傅友德两个人一起投奔了朱元璋。

   关键时刻,他带着一彪人马发动了反冲锋,死死的顶住了陈友谅的进攻。

   他也率领自己的战舰冲向敌阵。

   此时正是朱元璋败退的时候,所以他的攻击带动了军队的士气,使得朱元璋能够撑到决战的时候。

   而丁普郎左冲右杀,自己还被陈友谅团团围住,性命不保,却也相当悲壮,明史记载,他身受重伤,头已经掉了,人还拿兵器稳稳站立,陈友谅的士兵以为天神下凡,不敢靠近。

   朱元璋终于苦撑到下午三点的时候,终于风来了。

   朱元璋成就了大业,一把大火烧毁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

   这些故事早把太子朱标等人听得目瞪口呆,

   杨鸣的嘴里说出来故事清清楚楚,历历在目,关键还是让人不自觉的就深陷其中。

   太子朱标恍然间发现这个杨鸣又在胡说八道,又在扯淡,哪里有什么草船借箭,哪里有什么借东风,哪里有什么群英会蒋干盗书,说的有鼻子有眼,三国志里根本就没有。

   此时的朱元璋也是志得意满。

   杨鸣虽然讲的是曹操火烧赤壁的故事。

   但是里面充满了朱元璋大战陈友谅的情节。

   鄱阳湖大战是朱元璋生平最得意之战。

   就在朱元璋心情不错的时候。

   猛然发现四皇子正蹑手蹑脚的向金殿外边走去。

   四皇子并不傻,他知道父亲见到自己气就不打一处来。

   所以杨鸣讲完故事的时候。

   四皇子赶紧开溜。

   朱元璋怒吼一声:“逆子,赶紧给我站住。

   四皇子一看父亲已经发现了自己,赶紧向外快跑。

   但是四皇子还是想得太天真了。

   朱元璋大声怒喝一声:“赶紧把这个逆子给我抓回来!”

   朱元璋说完,早有护卫们上前就抓住了四皇子。

   七手八脚地把他拖了回来,押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朱元璋手指着四皇子咬牙切齿的说道:“逆子,你干的好事。”

   “大家说一说,四皇子犯的那些罪过,应该如何处理?”

   朱元璋面向着文武百官,询问四皇子应该如何处理?

   文武百官顿时都是沉默应对。

   四皇子干的那些事情?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也就杨鸣能够跟他媲美。拐走了太子妃,还假冒皇上,去太庙主持太子的冠礼。

   哪个不是杀头的罪名?

   这要是一般人早就千刀万剐了吧。

   还有什么可以议论的?

   只不过他是四皇子,皇帝陛下的儿子。

   这个事情就不一样了。

   怎么处理这件事情?确实不好把握。

   杀又不能杀,放又不能放,所以这件事处理起来很棘手。

   群臣面面相觑。

   看看这个看看那个,谁也不先开口。

   朱元璋面目阴沉下来冷冷的说道:“四皇子燕王朱棣大逆不道,违背朕命,马上就藩。”

   朱元璋似乎早就想好了如何处理燕王。

   只是文武群臣,谁也不开口,所以朱元璋直接宣布了结果。

   让燕王朱棣就藩。

   换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让燕王朱棣回到他自己的封地。

   但是朱元璋的命令。却直接惊呆的众人。

   四皇子被封为燕王,自然他的封地就在元朝的大都。

   可是现在大都却在敌人的手里,还是元朝的都城,还在元顺帝的手中,你居然封给了四皇子,还让四皇子去就藩。

   你不是让四皇子去找死吗?

   看来朱元璋有多不待见这个四皇子,让他滚得越远越好。

   要去元朝的大都去就藩,基本上是死路一条。

   按照朱元璋制定的藩王护卫标准。

   护卫从五千人到五万人不等。

   朱元璋缓缓的说道:“你可以挑选,你的护卫多少人?”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朱元璋这是让燕王朱棣打回自己的封地。

   杨鸣也不知道朱元璋这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居然把元朝的首都封给了燕王,而且让他马上就藩。

   也就是说现在燕王朱棣就要启程,回自己的封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