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历史视频:老祖宗边吐槽边吃瓜

第122章 【#当代网友的精神状态#】

  【#当代网友的精神状态#】

   【论当代网友的精神状态有多超前,看这个视频就知道了。】

   【一网友爸妈让他在网上宣传自家的棺材,但这个行业挺忌讳这个的,总不能直接当着面问别人要不要吧?

   但没想到这个视频的评论区,直接掀起了一股定制风。】

   【网友评论一:“有没有带轮子的?我闺蜜喜欢四处兜风。”】

   【网友评论二:“可以做成痛棺吗?我要和我的谷子一块。”】

   【网友评论三:“能做成双人的吗?我想要个闺蜜款的。”】

   【网友评论四:“有没有共享棺材,学生党没什么钱。”】

   【甚至这个视频的相关搜索都是“棺材可爱ins风。”】

   评论区

   [请在我的棺材里面安装充电孔,我怕手机没电。]

   [这个最重要!]

   [有没有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我喜欢自己做饭。]

   [你还挑上房了。]

   [能不能定制图案?我想和我推躺在一起。]

   [这个听起来……好像还不错的样子。]

   [能不能给我做滑盖儿的?方便我变成僵尸出来。]

   [不如弄个电动的,滑盖的万一卡了,出不来了,怎么办?]

   [万一我娃儿不想让我出来,不给充电怎么办?]

   [???你们还真考虑上了?]

   [难道只有我在想,现在都流行火葬了,都烧成灰变成小盒子了,这棺材给谁住?]

   [听哥的,尺寸改小,做宠物棺材。]

   [莫非你是天才?]

   [顿悟了。]

   [那个……真的不考虑流麻棺材吗?]

   [……]

   看完这个视频的历朝历代的人们:……

   他们发现了,每当他们被后世人的精神状态震惊到后,后世人总能更颠,然后再次震惊到他们。

   “虽然早早的给自己做棺材的事情也不是没有,但你们这么兴高采烈的定制真的好吗?”

   “个人的棺材定制也就算了,怎么还定制双人的?还是两个女子躺的……”

   “烧成骨灰是什么意思?是每个人死了都要被烧成灰吗?”

   “烧成灰还能投胎吗?人不疼吗?”

   “成何体统,成何体统啊!”

   “……”

   百姓们最不能接受的就是那个烧成骨灰,而光幕给的解释是后世人死后都会如此。

   他们觉得自己更不能接受了。

   ……

   【#各朝代官员放假#】

   【在我国各个朝代,官员一年到底能有多少天假期呢?】

   【以下列举:

   汉朝:汉朝官员的休假制度主要是“休沐”,每五天可以休息一天。此外,官员还可以因疾病等原因请假,但请假时间过长可能会被免职,一年大约有八十来天。】

   【唐朝:官员每年的常规假期为53天左右,但除此之外,唐朝还设有各种节日假、婚假、丧假、探亲假等,总假期超过百天。

   例如:在唐朝,元宵节、中元节、端午节等节日各放假1天,婚假、子女婚事分别放假9天和5天,5月份有15天田假,9月份有15天备制寒衣假等。】

   【宋朝: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传统节日最多的朝代,不但开创了“天棋节”这样的新节日,而且逢节必休。官员每年的假期合计有120多天。】

   【金朝:金朝官员休假制度包括公假、私假、朝假以及特殊给假四类。

   其中,旬假、节假、国忌假以及轮休属于公假;省亲假、病假、婚嫁假、丧葬假、私忌假属于私假;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种情况的休假属于朝假。

   金朝对请假也十分宽松,朝廷对官员请病假的允许期限是一百天,有时,官员超过这个天数依然不见好转,帝王就会延长假期,并派太医前往看病,表示朝廷对官员的重视和关爱。】

   【元朝:元朝大部分假期都被取消,每年的假期只有16天。】

   【明朝:朱元璋规定每年只有18天假期,元旦5日,冬至3日,元宵节10日。朱元璋过世后,增加了月假3天,每年休假有50多天。】

   【清朝:清代的休假制度基本承袭明代,以封印休假的方式将冬至、元旦、元宵3个节假连缀,前后有一个月时间。】

   评论区

   [真的没开玩笑,重塑汉唐。]

   [万历:谁有我牛逼,我给我的臣子放了28年的假。]

   朱元璋:???

   谁?这是谁的不孝子孙?

   朱元璋有种不妙的预感。

   [他那是给自己放假,大臣可是得按时上班。]

   [不对,他自己不干活,也不让手下干活,他后面就只管打仗和钱粮,最大的问题,就是故意缺官不补,大量奏疏留中不发,万历30年的时候,内阁六部各地的巡抚查时少了一半人了。]

   [他是不补,但在位的大臣还得死命干活啊,真正的全面意义放假,哪里撑得了28年。]

   [其实我怀疑万历就是故意不补缺的,毕竟各个王朝后期冗官冗员都是问题,我一直怀疑万历不补官的目的就是变相裁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