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人在大唐,开局一把金锄头

第196章 棉布富民策

  “你这人太没意思,我又没说现在就去打!”李老二嗫嚅了一句,坐回了椅子。

   棉衣后续的事情,无须他烦恼。李靖会催着户部、工部的人以最快的速度落实。而下面还有一件小事亟待他解决,那就是采小兰的奖励。区区一个没见过世面的民女,随便给点金银、虚荣,就可以打发掉了。

   不过,他还是决定借此展现一下自己的大方,也顺带再一次观察贪婪的人性。

   “采民女,你献棉衣有功,朕重重有赏。你要什么?”

   若不是在这朝殿之上,一群重臣肯定得嗤笑李老二的小气。想赏什么就赏赐下去,非得问人。一个妇道人家知道什么好?摆明了欺负人没见识。虞世南等老臣们纷纷咧嘴轻笑。

   采小兰摇了摇头,“民女无所求!”

   第一句话,就让企图看热闹的各人收回了嘴角的笑。

   只听采小兰继续说道:“小兰是经历过前朝战乱之苦的人。我小时候,家里一无耕地,二无桑织,依靠山林过活,朝不虑夕。后来圣朝建立,分田百亩,阿耶与阿娘伺候庄稼,养人无虑。民女常思……”

   李老二脸上的笑意越来越足,这番夸耀功德的话,若是殿内任何其他人说,都会被他斥责一番。

   拍马屁的人,他一向不喜欢。

   而唯独出自采小兰之口,他才觉得这是真话,是老百姓的声音。

   “好!太好了!没想到民间的生活却是这副场景,朕今日得闻百姓心意,开心呀。”李老二龙颜大悦。

   尉迟一个武夫没感觉到什么,其余重臣与太监,都看向虞世南。都以为是他的手笔。

   “这老虞,向来只干自己的本职。今天为何下场了?难道真像传言中的那样,此女背后有大谋划?”李靖想到了前些日子朝堂上的争吵。如果没记错,虞世南确实帮屈突寿讲话了。

   而虞世南是数朝元老,看周围人的微表情,大致猜到了他们心里所想。可采小兰说的话,真不是他教的。无可奈何,只剩苦笑。

   采小兰的发言并没有因为李世民的夸赞就此结束,仍在继续:“我来的时候,扬州的百姓们为圣人准备了三件礼物,棉衣与制作技术我已经交给您了,现在还有第三件。民女请求呈上。”

   “准了!”

   采小兰又从怀中掏出了一张叠好的宣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皇帝一张嘴,太监跑断腿。

   小太监立即捧了宣纸,递给了李世民。

   李老二望了眼簪花般的小字,眉头直皱,做了皇帝后,没看过那么长的文章了。粗略扫了一通,兴趣盎然。在读到第二遍的时候,大腿拍得直响。

   “传朕旨意,召六部尚书,速来议事!”李世民嘱咐完近臣,又对殿里其他人喊道:“诸臣,都上来传阅一遍吧!”

   “老虞,你今天卖什么关子呀!”李靖走到虞世南旁边的时候,小声念叨了一句。

   虞世南面皮直哆嗦,“真不关我事呀!”

   ……

   等六部其余尚书到达小朝殿的时候,采小兰的文章已经被贴到了屏风上。皇帝也到内室休息去了。

   先来的都聚在屏风不住点头,激起了后来者的好奇心。

   “《棉布富民策》?”最后到达的刑部尚书李道宗小声念了一遍文章的题目,心里嘀咕不已,“早晨朝会已经开过了,又喊,这把老骨头早晚被折腾散了。”

   “此等文章大妙,究竟出自哪位大儒?”

   后来的没看到采小兰献文那一段,但字里行间,他们能品出其中悲天悯人的胸怀。有此等胸襟,恐怕是天下有名的大儒了。

   为什么只是大儒,而不是官,这与文章内容有关。如果朝廷真按照文中的政策施行,全天下的权贵都要被打断一条腿。

   “陛下又得一贤才!”

   后来人的“马屁”惹得李靖等先来的哈哈大笑,“陛下喊你们来,可不是听你们胡吹的。想想看,里面提到的这些策略究竟有几分实现的可能?”

   “还有,这文章不是大儒写的。原作者不过是一个民间女子罢了!”

   “啊——”

   涉及到家国大事,自然不是一次两次议事就能商议妥当的。采小兰在扬州时候,在卢青云的首肯下,还那么多大商人跳出来反对。更不必说在权力中心长安了。

   六部的尚书们猜不透李世民的心意,这家伙躲进内室就没出来过。又有人在朝堂上提出此事,吵吵闹闹比先前厉害得多。而李老二一直独坐高台,不发表看法,只让群臣议论。

   皇帝不发表看法,争论就一直继续。而采小兰身为富民策的提出人,却被雪藏了。除了六部的尚书,皇帝的近侍,没人知道朝堂上争论不休的富民策是采小兰提出来。

   之前怀疑采小兰面圣是崔乐布局的重臣,也没了声音。如果崔乐能有这一份才华,又何必转介他人?采小兰那两倍常人的智力在竹节笔的加持下,达到了恐怖的程度。一篇《棉布富民策》,不仅文采斐然,其思想更是旷古绝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