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大哥已遭遇不测
翌日。
宣平侯挺了过来,脱离了生命危险。
卫桐过去照例查房,检查了两位侯爷的伤势,脉搏平稳,血压正常。
她这边给病人把水挂上,又说了一下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后面就要慢慢调养了。
泰安侯夫人问她:“郡主,我们今天可以回府养着吗?”
“不可以,至少要在这里留下观察三天。”
宣平侯夫人忙道:“我们就住在这儿。”
人家青衣侯之前都在这儿住七天呢,他们住个三天怎么了。
卫桐现在的想法是,她要忙的事情多,不可能两府来回地跑着去给他们看诊,所以,他们必须留在这儿观察,输液。
等三天过后,差不多稳定下来了,回去吃药养着就行了。
等给两位侯爷看过,她上午的时间就在此坐诊了。
闲暇时,她就和医馆里的大夫讲一些专业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再后来,陆续有同僚前来探望两位侯爷。
经此一事后,刘首辅被从诏狱里放出来了。
今天早朝上,皇帝说经查证,刘首辅贪污受贿证据不足,不足以定罪,又把刘首辅给放了,官复原职。
且不说郑太后一方如何气得想剜了青衣侯的心,吃了他的肉。反正,除了郑太后一派不高兴,其他官员皆大欢喜。
他们再也不用怕郑太后和皇帝合谋着废旧臣,重外戚了。
现在该胆战心惊的是皇帝和郑太后了。
就在今天,下朝之后,皇帝派一位小公公把御王叫到了跟前和他说话。
姬玉温说:“七皇叔,父皇生前最疼的就是你了,现在父皇的龙体还放在灵堂里,他若知道青衣侯今天干的事,你说父皇会不会气得坐棺材板里跳出来杀了他?”
御王冷冷的扫他一眼:“直说。”
“你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青衣侯只手遮天吗?七皇叔,你再不想想办法,这江山早晚要改姓傅了。”
御王冷道:“得民心者得天下。陛下,我劝你不要被郑太后牵着鼻子走,多花点时间想一想,怎么把这天下治理得更好,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
言尽于此,他转身就走了。
姬玉温一怔,气得一脚踹向龙案。
说了半天,等于没说。
什么不让郑太后牵着鼻子走,他听他娘的有错?
这个世上,除了太后,有哪个会真心待他。
全都是图谋不轨。
任凭尔等在朝堂上闹个血腥风雨,对于寻常百姓来说,日子该怎么还得怎么过。
十五一过,百寿村的学堂也正式启动,卫桐手里的一切工程也跟着开始动工了。
之前的刘工头也带着人来到百兽山开工,孙少权也带着近三百人的乞丐来做工了。
家里的妇人也又支搭上了大锅,给他们把午时的饭菜做上,和之前一样,管他们吃一顿饭。
照着分配好的,村里强壮的男人从每家里挑选一个出来做工,这一波人由村里的工头李量带着。
卫桐早上来的时候就先去了一趟山上,山里有条河,里面有鱼,卫桐就让村里的做饭的妇人定时来收取,还有一些可吃的野菜野果,这些村里的妇人是知道的,当初在山洞里住的时候是常跟着她到处采摘的。
大家干的都是体力活,为了给他们补充体力,卫桐嘱咐买菜的莫年,每天要有肉,荤素搭配,营养跟得上,干活才有力气。
郡主大气,每天好吃好喝供应着,百兽山上的五百多人忙得热火朝天,时不时还能听见糙汉大声唱着歌。
卫桐又去了一趟村里设的学堂,进去坐在后面听了听。
里正今天也在这听学。
他的想法是,郡主花了银子聘请人家过来教学,事关孩子们的前途,马虎不得,他要好好听一听。
兴许哪个孩子有读书的天赋,将来能中举呢。
他们也不求大富大贵,只求跟着郡主丰衣足食。
授课的是吕秀才,为了能长久在这里授课,他也是花了一番心思的,讲起来并不会让孩子们觉得枯燥无味想睡觉,莫文歌听得津津有味,霍扬瞅她一眼,冷笑一声,他就不信莫家能出来一个好苗。
里正连连点头,他挺满意的。
送来读书的孩子都是六岁到十五岁的男娃和女娃,由于都没读过书,全在一个堂里接受启蒙了。
莫南算是最大的了,过了这个年就十五了。
他们之前只接受过半年的启蒙,由于接受能力差,回村里后只能跟着一起继续再接受启蒙。
李房和他哥李罗也都在这儿。
总共有二十五个这般大小的孩子。
村里本来有很多孩子。
太多的小孩子在瘟疫中死去,在逃荒的洪水中被冲去。
村里人大部分人家的想法很简单,让孩子们识文断字,将来可以像李房他爹一样给郡主做账房先生,或者去大户人家当账房先生。
千万学子中,能考上秀才的也没有几个,他们村当年就出了一个李房他爹做秀才。
后来因为腿摔残的事被家里分出来了,再后来又是逃荒,一路奔波到此,盖了房子后,家里也没有多余的银子供他去读书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