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撩精一重生,皇叔软了腰

第267章 家长(皇叔)代写课业

  顾凉正盘膝坐在炕上写夫子留的课业,微微敞着的支摘窗吹进残雨。

   她被窗外的景色吸引了视线,撑着下颚看了好半晌。

   直到身后伸来一只手,把支摘窗落了下来。

   头顶上沉稳的声线带着一丝笑意,道:“好好写课业,别走神。”

   顾凉将头贴在桌案上,声音闷闷的。

   “太多了,要写不完了……”

   她悄咪咪用指尖把纸推了过去,讨好的抬起头,“皇叔帮我写一张?”

   裴聿坐在一边的案后,继续拎笔作画,无情的回复:

   “不可以。”

   “可是我好不容易来一趟,怎么能一直写课业啊!等我写完了天都黑了!”

   顾凉抱着怀里的纸张坐到裴聿身边。

   探身去看他的画。

   画上的姑娘伸手去接窗外落进来的雨点,简笔勾勒但眉眼传神,画功十分精进,挂出去能卖百两的水平。

   顾凉心思一动,“那我们交换吧。皇叔帮我写策论,我给皇叔也画一幅。”

   裴聿挑了一下眉头,意有所指的轻哦了一声,说:

   “你往日在纸上画裴荀的时候,可没说拿东西换,如今轮到我倒要给你写策论,换你一封墨宝了。”

   顾凉面上一木,顿时萎了,“皇叔别翻旧账好不好?那些东西我已经全烧掉了。”

   “……”

   见他不答,顾凉直起腰板,“那我日后给皇叔画一百幅画,把我的书房挂满!这总行了吧。”

   “呵……”裴聿忍俊不禁,放下笔揉了揉顾凉的脑袋。

   “好了,跟你闹着玩的。课业给我瞧瞧。”

   顾凉马上递了过去,“皇叔给我写一张就行!我就剩这最后一个了。写的手酸。”

   裴聿给顾凉揉了揉手腕,直到她说没事了,才提笔蘸墨。

   策论题目简而言之便是,治旱及旱灾中、后期需注意的问题。

   裴聿:“你说我写。”

   策论重在理解内容,而不是写答案的人。

   “行。”

   顾凉垫在裴聿肩上。

   “久旱可调水解困,工部开凿水道、修大运河,建堤坝,引水至旱地……”

   吐息如兰,扑在裴聿侧脸,他悬在纸上的手腕微微抖了一下。

   “扑哧——”顾凉忍不住笑了。

   裴聿缓了几息才稳住了心神,熟练的下笔,描出顾凉的字迹。

   “旱后粮仓不可空,以免旱灾后再闹饥荒。可雇受灾地区百姓,投入当地水道堤坝修复……”

   落下最后一笔,裴聿忍不住评价:

   “很好的想法。”

   “那是。”

   在裴聿跟前,顾凉从不遮掩骄傲,下巴抬得老高,可爱的紧。

   裴聿忍不住凑了过去。

   漫长一吻后,清凉的里间都好像闷热了起来。

   顾凉爬回炕上开窗,方才的雨停了,太阳又冒了头。

   并不是因为二人亲热才觉得屋内燥热,而是温度真的又升了起来。

   “今年盛夏恐怕会很难熬,这才五月份。”

   七八九月又要是什么蒸炉。

   顾凉叹息了一声。

   裴聿看着她的那篇策论久久不言,半晌后道:

   “前些日子我找了工部,以前为常旱受灾地区,修的几条水路,现在水源尚可。”

   这几条水路是高祖皇帝时期便修好的,源头是一处小运河,勉强可以缓解旱情。

   可裴聿的表情显然就在担忧意外。

   顾凉没办法解答,她的重生改变了许多事,她不能保证前世没发生过的天灾,会不会偏偏在这一世发生了。

   她爬下火炕,走到裴聿身侧。

   “那几条水道,只要不是大旱都能解燃眉之急。但的确不是长久之计。”

   顾凉在他桌上翻了翻,找出一张舆图。

   桌面铺不开,她索性铺在了地上。

   裴聿跟她一起半蹲在地上,一手揽住她的腰防止她摔倒。

   顾凉拿着炭笔在舆图上勾画,半晌后说:

   “调水,需要尽头水源充足。高祖皇帝时修的水道,尽头水源只是分支,一旦大旱,源头就会干。倒不如再挖几条渠,把这些水路完全打通吗,再连金运河、潍水河……”

   顾凉在舆图上一指,“不用重新开凿新的水路,这几条道离得都不远,只要打通就行。耗时也不会太久。”

   先人已经给他们打了基础。

   裴聿看着舆图,蓦地一笑,手按在顾凉脑袋上。

   “若是真成了,姣姣便是大雍的大神仙了。”

   哪有那么夸张。

   顾凉根本不上当,“若真的研究,只要看一眼舆图,都能想到打通这件事。皇叔别哄我了。”

   而且裴聿都已经找了工部问了那几条水路,应该早就计划要打通这几条水道。

   裴聿笑了笑没有再说,卷起舆图拉着她站了起来。

   “皇帝未必能同意。”

   他想开凿,是因为注意到天气不对劲,而这个工程他一早就有想过,和工部尚书商讨过实施需要动用的人力、财力、和时间。

   只要前两者够多,时间可以控制在两个月左右。

   如果今年有旱情,应该能赶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