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查,给朕好好的查
“士绅们购买土地是为了钱财,然朕一时间也拿不出那么多的铜钱,故朕打算用精盐、布匹的售卖权赎回大部分土地。”赵昺喝了点水,对着众人道。
“官家,这个办法倒是不错。既能把盐业掌握在朝廷手中,又能让这些士绅通过在本地贩卖精盐获取利润,如此说来也不失为一种补偿方式。”陆秀夫说道。
“陆相,只怕这些士绅不肯轻易就范啊。”文天祥在一旁提醒道。
“文相公所言极是,即便朕有诚意,并且让出一部分利益,可这天下之大谁会嫌钱多的。这群心中只有自己的士绅们更是如此,此事甚难啊。”赵昺忧心忡忡地说道。
除非采用土地国有制,可这并不适合十三世纪的宋朝。
还有一个办法,联合最底层的大多数人,采用打土豪、分田地的办法,把这些人一个一个的打倒在地。
一时间赵昺陷入了深深地犹豫之中。
若把这些人全部打倒,莫说那些乡间的士绅了,恐怕眼前这些人都不会同意。虽然眼前的这些人堪称千古忠臣,但他们从本质上讲也属于士绅阶层。
赵昺揉了揉脑袋,说道:“这样吧,兴王,你着令锦衣卫南镇抚司彻底调查广南东路所有地主老财,凡是没有命案的、只要没有私通鞑子,并且遵守朝廷新的土地政策,朕一概既往不咎。倘若执迷不悟,朕不介意新账老账一起算。”
“官家,臣要查到何种程度?”赵与珞请示道。
“朕要知道他们以往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
“朕要知道他们商铺、田地有多少,家财又有多少,存放在何处。”
“朕要知道他们有多少家丁,装备如何。”
“朕要知道他们是否资助过鞑子,或者说是否和鞑子存在着某种联系。”
“朕要知道他们家里有多少人口,其姻亲如何,亲朋故交都是谁。”
赵昺一口气把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朕只要结果,具体怎样操作是你们锦衣卫的事情。”
“查,给朕好好的查!兴王可能办到?”
“呲!”赵与珞暗叹一声,这是要把这些人祖宗十八代都查个透彻啊。
“臣遵旨,臣即刻去办。”赵与珞不敢耽搁,一挥手叫来了一名锦衣卫,拿出纸笔,书写一番,盖上都指挥使的大印,交代一番之后侍卫转身传达命令而去。
“兴王,朕要让锦衣卫遍布广南东路的各个角落,每一个乡村,每一处工地,每一处学堂,人手不够就去招募,朕要知道广南东路的整个情况。”
“顺便让北镇抚司也动起来,搜集各处鞑子的情况。”
“另外只会报社,舆论宣传一定要做到位。”
自然界有一种生物叫做“狼”,这种动物异常异常团结。
狼在草原上捕食猎物的时候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它们双眼放光,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埋伏、攻击、围追、堵截,组织严密。
狼,很少各自为战。
在狼王的吼叫声中,狼群的进攻往往排山倒海一般势不可挡。当狼群受到威胁之时,独狼往往向着反方向引来“敌人”。
这些地主阶级就如狼一般凶狠、抱团。
他们有钱、有人。
他们甚至会找那种没有脑子的只会人云亦云的“八哥”们,让这些无脑之人帮他们摇旗呐喊,帮他们诉苦、喊冤:
“地主家有钱有田,那也是人家几辈子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不是大风刮来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何罪之有?”
说的多了,善良的“羊群”也受到了欺骗……
大不了,再换一个地方(老板)继续当“狼”。
而对于赵昺来说,却没有任何退路可言。
“臣遵旨。”赵与珞回道。
“官家这是打算先礼后兵了。”陆秀夫等到赵昺和赵与珞说完话,在一旁说道。
“陆相公,众位卿家,国朝艰难至极,倘若我等对于这些鱼肉百姓之事依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何令百姓信服,朝廷的信誉何在?”赵昺说道。
得民心者得天下,作为一名穿越者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只有联合大多数人,对于冥顽不化的,采用分化瓦解,拉一批打一批杀一批的策略,这便是政治。
“拉一批打一批杀一批”这种策略古已有之,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这套策略最重要的核心内容就是不要和所有人为敌,要拉拢一部分盟友,减少敌对势力的影响。
打仗也是这样,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才是王道。
“陆相、文相,华夏百姓太苦了,朕曾经说过,朕要打造一个新的大宋,人人能吃上饱饭,穿上暖衣的新大宋。不管道路有多么艰难,遭遇多少荆棘,朕都不会退却。”赵昺站了起来看了看两位大宋宰相,目光坚定地说道。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人。”赵昺喃喃自语地说道。
兵荒马乱,大灾大难面前,这人命啊,贱如蝼蚁。
“汉末、晋末、隋末、唐末、五代、再到我大宋,卖儿鬻女,易子而食。一桩桩人间惨剧,一件件骇人听闻的往事,朕不愿去想,也不敢去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