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第11章 陈吊眼

  福建路,漳州城外。

   一支民间抗元军队正走在泥泞的道路上。士卒、家属混合在一起,人数之多足有数万之众,显得浩浩荡荡。

   队伍中一面面红色大旗随风飘荡着,上书大字:“宋”、“陈”。

   这是一支由一群农夫、渔民和猎人组成的抗元军队。

   队伍中男女老少都有,他们衣衫褴褛,队形散漫,行走艰难,看起来更像是一群逃亡的难民。

   为首的是一员20多岁的青年将领。

   在经历了一场大败之后,只见他脸色严峻,眼神之中略带着迷茫。

   此时的青年将领正带着人马准备从元军手中重新夺回漳州城。

   队伍走了整整一天,青年将领看到天色已晚,便找到一处山坡,准备结营扎寨。

   这名年轻的将领就是他们的首领陈钓眼,一名陈大举,又称陈吊眼。乃宋末福建路漳州云霄县南山保牛坑村人。

   此人,为人刚烈,胆大豪气。

   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元兵入侵,陈吊眼与其族姐陈姑娘带领青壮誓师抗元。协助宋末名臣文天祥、张世杰等共同抗击入侵之敌,转战于闽南、闽中一带,也曾痛击过元军。

   南宋灭亡后这支队伍仍坚持抗元,忽必烈至元十九年(1282年)被元将高兴俘虏,后杀害于漳州。

   (高兴,人名。)

   南宋风雨飘摇之际,许多宋人纷纷投降元朝。

   比如臭名昭着的留梦炎之辈,身为南宋左丞相,看到宋朝大势已去,便托病辞官。后来更是以南宋“丞相”的名义号召大批南宋文人、士族投降元朝。

   而那些原本就毫无骨气可言的墙头草们见状后竞相投敌,毕竟有了这位大名鼎鼎的投敌故相在前面挡着,历史的骂名怎么也轮不到他们的头上。

   在文天祥被俘之后,这些投降的南宋故臣曾上书忽必烈,希望能留下文天祥一命。

   忽必烈本人也顾忌文天祥的名望,一时间犹豫不决。

   就在这个时候,狗贼留梦炎又蹦哒出来说了一句:“天祥出,复为号召江南义士抗元,吾辈将置于何地?”

   至此,留梦炎的一句话彻底将文天祥打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此贼便是害死文天祥的第一凶手。

   有道是自古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留梦炎之辈忘记了“忠孝仁义”,忘记了“忠臣不事二主”,为了荣华富贵跪迎新主,甘为走狗。

   反观陈吊眼这支农民军,他们大字“不识”一个,但他们一日宋人,终生宋人。即便到了崖山之败,南宋灭亡,陈吊眼依然坚持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

   正是这样一批又一批无名英雄,他们构成了华夏的脊梁,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才是真正的国士。

   ……

   吴希奭率领三千宋军疾行在潮州通往漳州的路上。

   此时的吴希奭正接受文天祥的命令,前去支援陈吊眼。

   “报,将军,陈吊眼所部在漳州西南60里外安营扎寨,意图攻打漳州。”一名斥候拍马而至,跳下马单膝跪地道。

   “再探!”吴希奭说道。

   “得令!”斥候换了一匹马,绝尘而去。

   “杜将军,元军势大,加上漳州城墙高大。陈吊眼军民疲困绝不是元军对手。我等必须在明日午时之前追上陈吊眼部,否则大事坏矣。”吴希奭对着杜浒说道。

   “将军所言极是,即便我部与陈吊眼会合,也难以攻下漳州。我等必须加快速度。”杜浒说道。

   “传令,全军加速前进!”吴希奭大吼道。

   “将军有令,全军加速前进!”传令兵急忙传达军令。

   “快,快,全军加速前进!”大小将校纷纷呼喊着。

   ……

   第二日卯时三刻陈吊眼拿出不多的粮食开始埋锅找饭。此时距离漳州已不足60里。

   半个时辰之后,陈吊眼带领这支农民军开始出发。

   “报,报!”

   一名探子骑着骏马,快速向陈吊眼而来,来到陈吊眼面前,翻身下马,抱拳道:“报,将军,前方二十里外发现两千元军骑兵正向我方而来。主将是浙东道宣慰使高兴。”

   “什么!”

   陈吊眼大惊,连忙大吼道:“快,全军布阵!快!”

   农民军快速把各种车辆围成圆形,形成简易的车阵。

   有甲的士卒纷纷在他人的帮助下穿上铠甲。

   盾牌手,长矛手迅速出列站在车阵后面。

   后方则是为数不多的弓箭手。

   老幼们则搀扶着拥挤在中央,以木板挡在前面。

   二十里,骑兵瞬时可至。

   嗷!嗷!嗷!

   两千蒙古骑兵怪叫着!

   这是他们在草原围猎时的叫声,也是他们鼓舞士气的方式。随着吼叫声越来越大,两千骑兵开始提速。

   两千骑兵,马蹄声如雷声轰隆,大地似乎都在颤抖着。

   蒙古骑兵,声势骇人!

   农民军中不少士卒甚至本能的后退一步!

   “后退者斩!”陈吊眼大吼着!

   “起大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