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第325章 驱除胡虏,大宋万胜

  数日之后,翔龙府外。

   足足二十五万宋军集结完毕,其中火器部队,包括火枪手和炮兵的人数越来越多,剩下的便是刀盾兵,长枪兵以及少量的弓箭手了。

   即便是宋军拥有了大量先进的火器,哪怕是后装枪的数量也不在少数,但赵昺仍然无法做到完全彻底抛弃冷兵器。

   只不过火器的比例越来越高,冷兵器的占比越来越低罢了。

   二十五万大军加上随军的十五万民夫,人数超过四十万之众。

   让众多人集结于此,实非易事,赵昺为此足足筹备了半年。

   最前方列阵的是宋朝兵马,其后是负责后勤运输的民夫。

   赵昺立于一处山坡之上,极目远眺,只见人员遍布,营帐满山,无边无际,连绵不绝。

   如此众多的人员,绵延数十里。各色战旗竟达上万之多,各种大牲畜更是不可胜数。

   山顶上,祭祀的高台已然布置妥当。赵昺带领着文武百官,燃香拜祭天地,告慰祖宗,祭祀大宋英烈。

   除大宋皇帝灵位外,那些已逝的大宋忠臣良将之牌位,亦庄重地陈列于此。

   范仲淹、苏轼、狄青、宗泽、韩世忠、岳飞、辛弃疾、陆游……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楼。”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赵昺站在台上,大声诵读出一首首名句。

   台下,陆游的孙子陆元庭,曾孙陆传义,玄孙陆天骐早已经泪流满面。

   赵昺走下台去,走到陆元庭等人身边,大声说道:“朕,今日带着卿等,一起北定中原!”

   “陛下……”

   泪眼模糊的陆家人,匍匐在地,几度哽咽,张着嘴说不出话来。

   历史上,不光陆游如此,其子孙后人也是才华横溢,品德高尚,忠君爱国之士。

   陆游之子陆子修都出仕宋朝,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其孙子陆元庭,曾孙均以身殉国,玄孙陆天骐更是追随陆秀夫一同跳海自尽。

   然而,因赵昺的穿越,这个时代的历史轨迹被骤然改变,悲剧得以幸免。

   赵昺逐一扶起这些忠臣良将的后裔。

   随后回到高台之上的赵昺,接过陆秀夫举着的《奉天北伐讨元檄文》大声念到:

   “奉天北伐讨元檄文……自端平元年,金国覆灭,窝阔台背信弃义……随后举兵犯我大宋,鞑酋残暴无道,屠杀我川中军民……盖我华夏之民,天必命我华夏之人以安之,夷狄何以得而治之!今,大宋天子昺当率三军逐胡虏,除暴乱……朕志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皆为华夏……故兹告谕,想宜知悉。”

   檄文很长,赵昺每念一句,就有无数人接力向下传颂,目的是为了让数十万大宋军民都能听得到。

   所以说这是一个破费时间的过程。

   檄文便是决心,不仅仅是收复失地的决心,也是结束天下动乱的决心,更是让亿万生灵安生的决心。

   “驱除胡虏,大宋万胜!”

   末了,赵昺振臂高呼。

   “驱除胡虏,大宋万胜!”文武百官。

   “驱除胡虏,大宋万胜!”宋军将士。

   “驱除胡虏,大宋万胜!”随军民夫。

   文武百官,“百万”军民,齐声高呼,声震万里。

   “来人,带蒲师文,祭旗!”

   赵昺对着左右大喝一声道。

   祭旗可以说是来自远古时期的传统了,出师讨伐敌人之前的一种祭祀活动。

   一般都有军中壮汉担任,倘若将牛头一刀两断则预示着战事顺利,若一刀下去砍在骨头上,大刀片子被卡住,往往严重影响军心士气。

   赵昺并没有用牛,而是把蒲师文还有一些罪大恶极的蒙元死硬分子带了上来。

   当然了,人群之中也有杨祥的身影。

   被人按倒在地,知道难逃一死的蒲师文、杨祥以及一波死硬分子们的目光中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拼命挣扎却也无济于事,想张嘴说话,可是张开嘴之后却只发出“呜呜啦啦”的声响。

   面对死亡,临死之前的恐惧让这些人浑身颤抖,有的瘫软在地,有些人更是吓昏过去。

   天道,是公平的。

   事到临头,悔之晚矣。

   不知道这些人是否想到曾经的自己也是这样高举着屠刀向着手无寸铁的弱者挥去。

   当它们不顾百姓的求饶,疯狂杀戮、掠夺的时候,可曾想到有一天它们自己也会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如狗一般的祈求活命。

   人头,自然没有牛头硬气,在赵昺一番慷慨陈词之后,一片刀光剑影落下,数十个脑袋咕噜噜滚落在地。

   刹那间,天空乌云压顶,地面阴风四起。

   一时间仿佛有无数黑影在耳旁哭泣……

   随着蒲师文等人被斩杀,赵昺和文武百官一同祭拜数十年来的死难者。

   小太监们端来清水,赵昺净手之后亲自点燃长香,长拜,插入香炉之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