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第283章 密封蒸馏法

  黄铜,必须掌握炼锌的方法,宋朝是没有炼锌技术的,赵昺犹豫着是不是要把宋应星的那套办法拿出来。

   如果直接用钢做弹壳,即便是把枪弹做出来,以宋朝的工艺水平故障率恐怕也是无法忍受的。

   待到和蒙元决战之时,士兵们手中的装备一旦出现大范围的故障,后果是赵昺无法承受的。

   甚至是功亏一篑都不可说。

   赵昺看着手中拿着的一枚纸壳弹药,思考着大宋的未来。

   一定要把栓动火器搞出来。

   就冲着每分钟高达20发的射速,即便是将来蒙元仿制了火绳枪,赵昺也不怕。

   华夏历史上,黄铜也就是铜锌合金出现的时间要早,而锌这种金属炼制出来的时间比较晚。

   不能把黄铜出现的时间和炼锌混为一谈。

   西周时期铜器含锌量都非常低,可以忽略不计。汉朝出现了含锌量7%的铜钱,但这并不是炼锌,只是通过含锌矿物与铜共熔偶然所得。

   明朝之前,黄铜还是很稀有的,这便是明朝之前甚至是明嘉靖皇帝之前采用青铜铸钱的原因。

   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详细描述了炼锌的过程,将炉甘石与作为还原剂的煤炭密封在泥罐中,高温煅烧,从而得到还原出来的金属锌。

   这个时候锌的名字还叫做“倭铅”,宋应星:“其似铅而性猛,故名之曰倭。”

   如果不采用密封蒸馏的办法,得到的锌很快就挥发一空,便如《天工开物》描述的那样“即成烟飞去”。这种“密封蒸馏”这种技术对世界冶金生产依旧产生了重大影响。

   就算是后世,火法锌仍然利用这一基本工艺原理。

   桐木岭遗址,2015年起开始发掘,位于湖南郴州市桂阳县仁义镇大坊村和浩塘镇桐木岭村交界处,遗址面积约11万平方米。

   (古桂阳城主打采矿、治铸,在唐代属于铸币重镇,宋代冶炼基地。)

   考古发现了大量用于炼锌的“特制反应罐”——坩埚。这些状如小型花瓶的坩埚是陶制,并且大量可见,可谓漫天遍野的存在。

   整个遗址,巷道四通八达,冶炼作坊鳞次栉比。甚至还发掘出一整套冶炼工具设备,坩埚、冷凝兜、冷凝收集器、铁盖、托垫、精炼锅等等。

   华夏先祖们将锌矿料放入坩埚烧至沸腾,气化后冷凝,再将冷凝后的锌收集起来,提纯后再浇铸成锌锭。

   这正是《天工开物》介绍的“密封蒸馏”法。

   凡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便是在嘉靖皇帝之前,炼锌也是要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慢慢发展起来的。

   十六世纪开始华夏炼制的锌开始向西方出口。

   (明朝禁海指的是朝廷或者皇帝被禁海,至于被谁禁了,就不多说了。)

   而西方直到18世纪初,西洋人才“学”会了炼锌术,这个时候欧洲才建了第一座炼锌厂。

   “郭卿,李恩,咱们可以换一个思路,以佛郎机为样板,能不能制造出一种从枪筒后面装填弹药的火器来。”时不我待,赵昺决定不能再耽误时间了,必须强行点亮科技树。

   “从后面装填,官家是说把佛郎机小型化,制造成类似火铳的样子么?”郭守敬道。

   “不错,正是如此。”

   “可是,官家,这佛郎机炮射速虽快,但漏气现象一时间无法结倘若小型化,微臣害怕威力不足,不堪使用啊。”郭守敬一脸迷茫说出来自己的忧虑。

   果然和聪明人打交道就是轻松,一点就透,赵昺暗道。

   “郭卿说的都是事实,不过朕一直强调办法总比困难多。倘若用一种栓动装置呢?”

   赵昺的话让众人云里雾里不明所以,什么是栓动装置,闻所未闻。

   没办法,赵昺又把后世德莱赛M1841步枪的栓动原理给郭守敬等人反复讲解一遍,又让人取来纸笔,在纸上写写画画。经过一番口干舌燥的比划、讲解,郭守敬总算明白了七七八八。

   至于说赵与珞等人,显然只能听个热闹了,一副觉得官家好厉害的样子。

   “郭卿,李恩,你们回去之后要知道重点,研发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完成的,不要因为这个栓动装置而耽误了火帽和新式火器的生产。”赵昺特意交代道。

   “臣明白。”郭守敬道。

   “陛下放心,待新枪测试稳定之后,小的一定让匠人们没日没夜加班加点制作新枪。”

   从火绳枪到燧发枪,再到线膛米尼步枪,每次更新换代都是老套路了。李恩对这些也是熟悉得很,听到赵昺的话,连忙说道。

   “嗯,你办事朕还是放心的。不过制造局那边要注意生产安全,更不能亏欠了匠人们。”赵昺再次对李恩强调。

   “陛下放心,小的明白。”弯着腰的李恩连忙说道。

   “官家,微臣斗胆,是否可以把官家所说的那种迅雷铳搬到战车上,或者放置于城墙上,配合这佛郎机炮、大将军炮,元军胆敢来犯,纵然千军万马也叫他有来无回。”郭守敬联想到赵昺刚才所说的那种多达40个枪筒的奇怪火器,一时有感而发,说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