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第22章 高炉炼铁

  所谓高炉,就是用钢板作炉壳,壳内用耐火砖作为内衬。高炉自上而下分为炉喉、炉身、炉腰、炉腹 、炉缸5部分。其中炉腹可达1800度高温。

   高炉炼铁工艺相对简单,产量大,生产率高,能耗低。

   现代高炉炼铁也是由古代竖炉炼铁法改造、发展起来的。

   炼钢先炼铁,只有先炼出高品质的铁,才能炼出高质量的钢。

   时不我待,还是要强行点亮科技树啊,赵昺思索着。

   “各位大匠,朕日前画了几张草图,李大匠你们几个看一看,是否合适?”赵昺从桌案上拿出几张勾勾画画的图纸。

   小太监弯腰接过图纸,递给了李有钱。

   “都退下吧,李总管你留下。”赵昺挥挥手让殿内的小太监退下。

   几名小太监连忙弯腰行礼后,静静地退了出去。

   “李总管,吩咐下去,殿门十丈之内任何人不得靠近,抗旨者斩。”赵昺对着李邦宁说道。

   “臣遵旨,臣这就去。”

   李邦宁连忙走到殿门对着当值的御林军校尉传达圣旨。

   不一会,李邦宁回道殿内向赵昺复命。

   “关闭殿门,掌灯。”赵昺说道。

   历朝历代细作那是数不胜数,朝堂之上、市井之间都有可能存在。

   科技乃国之重器,对此,赵昺不得不慎重对待。

   殿门缓缓关闭,殿内一时间暗了下来。

   一盏盏宫灯点亮,原本略显昏暗的大殿逐渐明亮起来。

   李有钱几个人围坐在一起,仔细观察着图纸。

   这些铁匠都是行家里手,虽然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但是大部分地方也是能看的懂的。

   赵昺也不着急,喝着水,耐心的等待着。

   “风口向高炉内鼓入热风助焦炭燃烧,以增加炉温。”

   “与铁接触的是火焰而不是燃料本身,燃料和原料分离。”

   “扩大产量。”

   “炼出的铁水从铁口放出。”

   “炉渣,从渣口排出。”

   “炼出高质量的铁水。”

   ……

   几位打铁匠人小声的讨论着。

   “这……陛下的法子,闻所未闻啊。”李有钱小声地说道。

   赵昺听到匠人们小声地讨论着,暗自得意。

   这毕竟是几百年后18世纪西方人的技术。

   真是满清误我华夏三百年啊!原本华夏遥遥领先的各类科技,到了满清居然踏马的停滞不前,都是这些通古斯野人干的好事。

   辽东黑土地,汉人可以种出高产的粮食。鞑子那个羡慕啊,抢过来吧!等他们抢到手的时候,居然发现,原本肥沃的土地居然长不出来粮食来。

   嘿,你真是个天才。

   “众位大匠,你们都是行家里手,你们看看朕的图纸,如果按照这个法子炼铁,效果如何?”赵昺看着下面十几名工匠,笑着说道。

   “回陛下,若按照图纸上的方法,产量一定大增。”李有钱回答道。

   “实践见真知,你们先不要急于下结论。可以先打造一个规模小的炉子,多尝试一番,把每次冶炼的各种数据都记录下来,以便日后改进。”赵昺说道。

   “草民遵旨。”李有钱说道。

   “李总管,从你的儿郎们当中找一个胆大、心细、忠诚可靠之人,安排好各位大匠和他们的家属。再选择一个地方,让匠人们安心打造试验。然后再去支取一百万贯的钱粮,供各位大匠们使用。一定要保证匠人和他们的家属生活无忧。”赵昺对着李邦宁说道。

   “臣,李邦宁遵旨,请陛下放心。稍后臣就去安排。”李邦宁答道。

   “李有钱听封,朕封你为仁勇校尉,品级为正九品上。本来朕是打算封你个文官的,但文官毕竟是要参加科举的,朕只能先封你个武官,希望你能为朝廷尽心尽力,不要辜负了朝廷的重托。”赵昺站起来,掷地有声的说道。

   匠人们看到皇帝站起来,赶忙都站了起来。

   李有钱睁大了眼睛,有点茫然不知所措。心里想着陛下刚才说什么了?正九品上,仁勇校尉?这?这……

   李邦宁看着李有钱站着不动,笑着说:“李有才,陛下亲封你为仁勇校尉,正九品上,李校尉你还不快快过来谢恩,更待何时?”

   “啊!”

   震惊之余的李有钱,颤抖着,连忙匐匍在地,大声说道:“草民李有钱谢陛下隆恩,草民一定把这个炉子做出来。”

   “哈哈,朕可不是让你们单独做一个炉子的,朕是让你们炼铁的。”赵昺看着语无伦次的李有钱笑着说道。

   “李校尉,你已经是陛下亲封的仁勇校尉了,往后啊可不能再自称草民了。要称臣。”李邦宁乐呵呵的说道。

   “是是,多谢李总管。”李有钱说道。

   什么!李老头这就当官了?正九品上的官啊!这是跟县老爷一个品级啊!这李老头家祖坟冒青烟了啊!这是一飞冲天啊!下面一众匠人满脸惊恐的看着李有钱,各自思索着。

   只有把人放在合适的地方,哪怕他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他也能变成人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