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与宏哥称兄道弟,再筑大汉

第174章 越嚣张越好

  “快,快撤回来!”

   想到此处,曹操心中大惊,赶忙对着已经走到河渠中央的张邈大喊一声。

   “啊?”

   听到声音,张邈有些疑惑地回头看了一眼。

   轰隆隆——

   就在这时,奔腾的河水传来轰鸣之声,自上游俯冲而来。

   “不好!”

   “快,快撤!”

   张邈大惊失色,立即掉转马头准备逃回河岸。

   然而河水奔腾的速度奇快无比,水龙咆哮着便吞噬了张邈及其麾下的大部分士兵。

   “孟卓!”

   曹操、刘岱二人惊慌的大喊一声。

   可是奔腾的河水早就不知道将张邈冲到了哪里,他们的声音也只不过是徒劳罢了。

   “可恶,伏兵在哪?”

   “到底是何人所为,竟然截水筑坝,用水攻来埋伏我们!!”

   刘岱咬牙环视四周,但却无任何敌人的踪影。

   显然,对方压根就没打算和他们多费唇舌。

   “唉,此人手段狠辣,善用地势,如今不愿出来,想来对方的兵力也是不足,不敢轻易涉险。”

   曹操叹了口气,猜测道。

   想到这里,曹操的心中不免升起一阵后怕,幸亏自己没下水。

   天可怜见,他刚刚只是想装个X罢了,以此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毕竟他曹操现在除了一个骁骑校尉外,可没有官职在身,连一块地盘都没有。

   若是能够展示一下能力,引得刘岱的关注,然后让自己当个太守,岂不美哉?

   谁能想到张邈这么沉不住气,当时就下水了,拦都拦不住!

   “眼下该如何是好啊?”

   刘岱看向曹操,征求道。

   闻言,曹操看了一眼前方尚未下降的水位,苦涩的摇了摇头。

   “等水位降下一些后再渡河吧。”

   “元让,通知中军停军休整,就说前军遇到了埋伏,陈留太守张邈中了敌人的水攻之计,如今生死不知...”

   曹操叹了口气,对着身边的夏侯惇吩咐了一句。

   “诺!”

   夏侯惇拱了拱手,拔马朝着后方赶去。

   就在联军被阻挡在旃然水东岸之际,徐荣带着两千人火速朝着虎牢关折返。

   至于刚刚的大水,自然是徐荣的杰作。

   只不过他也没想到,就是简单的露了一手,想要以此来给援军的到来争取时间,结果竟然做掉了一个太守。

   “唉,华雄果然是个废物,若非他自视甚高,也不会使得我军陷入被动。”

   徐荣叹了口气,恼怒地骂了一句已死的华雄。

   要说徐荣为何会在董卓麾下,主要是此前人家因功劳被封为了中郎将。

   后来又跟着前往西凉平叛,因功兼任西园八校尉之一。

   在雒阳也算是混出了头,不会如同乔蕤、冯芳他们二人一样落魄的北上冀州。

   至于如今只能说是听朝廷的圣旨行事,而非西凉军的人,甚至在军职上比诸多西凉军的悍将都要高上一些。

   “徐将军,董相国已经率军抵达虎牢关。”

   徐荣刚刚进入虎牢关,一名士兵便前来汇报情况。

   “嗯,我知道了。”

   徐荣微微颔首,脸色有些复杂。

   快步前往城楼,此时董卓已经带着西凉军诸将在城楼中进行着战略部署。

   “哦,文良回来了,咦,华雄呢?”

   见到徐荣归来,董卓点了点头,语气难得温和一些。

   对于徐荣这个能力很强的西园军将领,董卓是比较欣赏的。

   老董对手下人是十分敞亮的,一旦他欣赏你,那么宝马、财宝自然不会少。

   只可惜,奇珍异宝没少送,徐荣就是不为所动。

   不过所幸对方并不会拒绝他的调遣,这一点董卓只当是有能力之人的小性子。

   有能力的人都有脾气,这个能够理解。

   因为没能力还有脾气的人,早就被他董卓咔嚓了。

   “华将军轻敌冒进,被敌军大将斩于马下。”

   徐荣拱了拱手,如实说道。

   “什么!”

   “华雄死了?”

   “关外诸侯也有猛将?”

   众人神色微惊,显然没想到华雄会阵亡。

   “是何人所杀?”

   董卓咬着牙,强忍着怒意。

   “冀州牧刘彦帐下大将,关羽!”

   徐荣是认识关羽的,因此哪怕关羽没有报名号,依旧能够从逃回来的士兵口中得知关羽的身份。

   那标志性的绿帽子、大胡子,好像很难让人认错。

   “刘彦!!”

   “黄口孺子,我定要将你碎尸万段!”

   董卓虎目圆睁,低吼出声。

   “相国,华雄被斩,敌军士气怕是正盛,应当会率军进攻虎牢关。”

   李儒神色担忧,小心提醒了一句。

   “今日应该不会抵达,此前我派人截断河水,水位下降之前应该会抵挡住他们一些时间。”

   徐荣拱了拱手,在一旁补充道。

   “好!”

   “幸亏有文良在,否则我军若还未部署之时就遭遇敌军,虎牢关怕是有被破之危。”

   董卓满意的点了点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