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五胡屠夫

第126章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二)

五胡屠夫 煮茶喝酒 2133 2024-05-28 12:45

  前行约20里地,又来到了匈奴将士和秦军的军营,汾河两岸站满了将士,密密麻麻,一个个衣甲鲜亮,手持弓箭,瞄向前方。

   七艘小船上的船夫见后,一个个吓得浑身哆嗦,他们这一辈子四处贩卖私盐,也没见过这样的阵仗。

   不过好在汾河宽阔,众人行驶在汾河的中央,两边的将士却是射不着。

   此时,代王拓跋什翼犍首先到来,身骑战马,高高远眺。

   只见冉闵手持弓箭,站立船头,目不斜视,腰杆笔直,衣袂烈烈,浑身透着阵阵杀气。

   代王拓跋什翼犍见后,不由地叹道:

   “这冉闵果然有大将之风,统帅之气!”

   一旁的匈奴左贤王刘务桓听后,长叹一声,说道:

   “与冉闵为敌,不知道究竟是对是错?”

   拓跋什翼犍看向刘务桓,思考片刻,说道:

   “冉闵就是一只猛虎,若是放虎归山,必然血染半边天。

   所以,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在此地斩杀了冉闵,不得让他回归山林。

   否则一旦让他到达中原,那才是我们噩梦的开始。”

   刘务桓也是点了点头,唉声叹气地说道:

   “我们现在已经绑在了慕容鲜卑的战车之上,已是骑马难下了!”

   过不多时,慕容评也来到汾河之边,见到冉闵站立船头之后,顿时松了一口气。

   “真是吓死老夫了,冉闵没有跑!”

   慕容评心中暗道,他是真怕冉闵顺着汾河而下,进入黄河。

   一旦到达黄河,那他们所有的一切努力就白费了,五六万大军的包抄结果将会付之一炬。

   而且一旦冉闵真的顺着黄河而下,到达中原,那可真就是猛虎归山林,蛟龙入大海,风起云涌时。

   拓跋什翼犍看向慕容评脸色的变化,由惊恐到喜悦,已经明白了慕容评的心理想法,于是又叹道:

   “冉闵是一个讲信义的人,他不会扔下他的部将私自离去的。”

   慕容评看向拓跋什翼犍,顿时心中生气,没想到拓跋什翼犍竟然当着他的面表扬冉闵。

   “难道我慕容评就不是讲信义的人?”

   不过,慕容评很快就释然,手抚短须,笑道:

   “讲信义好啊,我就怕他不讲信义,私自离去了!”

   拓跋什翼犍和刘务桓二人听后,没想到慕容评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突然,慕容评伸长脖子,看向前方汾河中的小船,手指前方问道:

   “他们小船上装的是什么?”

   刘务桓道:“看他们坛坛罐罐的样子,我猜应该是盐巴!”

   慕容评听后,突然哈哈大笑道:

   “真是吓死老夫了,我原以为他逃跑了,没想到他去接私盐了。

   好啊!好啊!哈哈哈哈……他们有了盐巴,说明冉闵并没有离去的想法,而是准备与我们长期抗衡。

   如此好啊,待我的三艘大船建好以后,撞断他的桥梁,便是我们发起总攻的时候到了!

   来人,通知众人,不得拦阻冉闵!”

   汾河之上,河道开阔,令冉闵没有想到是,竟然对方没有出动一艘船只拦阻自己。

   众人一路畅行,一直到太阳快要落山之时,众人这才来到皮氏县城。

   众将士看到七船盐巴,一个个乐得手舞足蹈。

   众人上前,仅仅不到半个时辰,便将七艘船只的盐巴搬运一空。

   冉闵拿出50万钱,对众盐户说道:

   “此处很快就要打仗了,你们众人先在城中休息,待战斗结束以后,我再护送你们离开。”

   众盐户听后,一个个心中高兴。

   此前众船家两次运输将士,冉闵都是送以战马作为补偿,所以众人对冉闵的品行还是十分相信的。

   天色已暗,秋风呼啸,满天乌云密布,不见星月,伸手不见五指。

   正所谓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时。

   冉闵和刘战、刘守、刘泰等人乘坐11条小船,借着夜色,再次沿着汾河顺流而下。

   冉闵对刘战等人道:

   “我先行出发,去找呼延信他们,你们几人带领小船慢慢前行,待看到火光之后,再前来接应我们,可否明白?”

   众人同时拱手道:“是,陛下!”

   冉闵点头,先是乘坐一条小船沿河而下,很快便来到了一处芦苇荡处。

   在芦苇荡处,隐藏着由呼延信带领的100名熟悉水性的将士,这些将士于今日中午时分便已到达此处,隐藏在芦苇荡处,静静等待天黑。

   众将士见冉闵到来,顿时心中有了主心骨,一时信心大增。

   众人背着皮囊,悄悄地划动双臂,继续沿着汾河而下。

   马皮囊虽然比羊皮袋重,还不足以浮起一个人,但因为有了马皮囊的浮力作用,游起泳来,却是轻便了不少。

   汾河之上,零零星星地散落着十几艘船只,船上点亮着灯火,火光倒映在河中,一闪一闪的。

   众人避开巡逻的船只,一直悄悄地向前游去。

   经过今日白天冉闵的一阵恐吓,众匈奴将士和秦军将士吓了个半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