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权门姝华

第307章 京城突变

权门姝华 桑景 2149 2024-05-28 12:56

  这一年的冬天特别冷。

   徐含烟觉得这是她来到书里最冷的一个冬天。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所处地理位置的原因,毕竟靠近渤海郡这边本来就要比京城冷得多。

   大多数时候,她都不出门,就那样窝在屋子里,火炉一直生着,没有火炉,她觉得自己会冻死。

   这一日,公孙羽来得比较晚,天都快暗下来了。

   平常若有事,公孙羽都是一早就来,来回赶路也需要一些时间,天快黑了才来,自然也就不能赶回渤海了。

   再有几日就要过年,但对于这个山里的小村庄来说,似乎一如既往地安静。

   “有急事?”

   一身风雪进门的公孙羽到火炉边烤了烤手,这才觉得暖和了点。

   “是有事。但你听了,别太着急。”

   徐含烟心头一紧,莫名觉得是跟静安王有关。

   “可是爷爷和奶奶......”

   公孙羽点了点头。

   “几天前,王妃夜探太尉府,险些要了太尉李继的命。如今,李继重伤在床,王妃也被关进了廷尉府。王爷带兵围了廷尉府,要廷尉府放人。

   皇上下了旨,让王爷进宫面圣,王爷拒不接旨,而且当着众人的面大骂皇上小人,出尔反尔,与先帝皆如猪狗,不可共谋。

   大将军萧良奉命把静安王困在了廷尉府外,对峙了半日。最后是太皇太后面亲自出面,劝了王爷,一场兵灾这才得以避免。王爷随后被带进了宫,直到现在都未能出来。”

   徐含烟是的心一直提着。

   那日王妃来与她作别,她就觉得这老两口一定是要干大事的。

   但她没有想到,王妃用的还是最笨的法子。

   忍了那么多年,最终还是要自己动手去杀了李继,那么这些年等待又有什么意义。

   早知道......

   徐含烟有些自责。

   她早就与静安王夫妇相认了。

   这五年里,老两口对她多好,她说什么,就是什么。

   可是,她却没能为老两口做什么,反倒要让他们为自己担心。

   或许,老两口早就想这样做了,只是因为顾及着她,所以才迟迟未动手。

   如今她嫁去了渤海......

   不,是不是因为老两口觉得她死了,所以才这么着急动了手。

   徐含烟都想给自己两巴掌,处处算计,最后她是什么都没有算计上。

   如今还把自己弄得不得不躲在这山沟里的模样。

   微微捏紧的拳头,每一个指关节都有些发白。

   “你别着急,我在京城的人会一直盯着,有什么消息,他们会以最快的速度送过来。”公孙羽安抚道。

   “你的人,能进到廷尉府吗?”徐含烟问。

   公孙羽想了想,“应该可以,但得要点时间。”

   “那就赶紧安排,我需要知道奶奶为什么这么沉不住气,用了最坏的法子。”

   “好,我来安排。你也别太着急。不管怎么说,静安王夫妇于大南两代皇帝都是有功之臣,当今皇帝也不太可能因为这点事,就把王爷和王妃怎么样。

   最坏的就是剥去爵位。反正你们家也无人承袭爵位,要不要的,倒也没关系。王爷王妃年纪大了,等事情过了,我让人接他们来渤海便是。”

   这一夜,徐含烟翻来覆去睡不着。

   此时,京城里又陷入了另一场僵局。

   若不是太皇太后出面,京城又是一场大乱,真要杀起来,何止是京城,怕是整个大南都得遭殃。

   陆策这个皇帝有些焦头烂额。

   徐铮去了西北,已经快一个月了,却没有半点消息传回来。

   其实,他有些不太好的预感。

   而安静了这么多年的静安王妃突然要李继的命,也是陆策想不通的。

   虽然他当初的承诺还没有兑现,但如今他这皇帝的位置都还没有坐稳,朝堂那么多大事,没能马上兑现承诺,也不至于让静安王两口子这么沉不住气。

   他揉了揉有些疼的额头,听得宫人来报,说是姜姵儿来了。

   他不耐烦地说了一声,“让她回去,我改日去看她。”

   但是,片刻之后,姜姵儿还是带着吃食进了殿中。

   陆策微微抬起头来。

   “朕今日事多,不与你说话了,你先下去吧。”

   最近,他常去姜姵儿宫里说话。

   静安王两口子这事出了之后,他就没有去过姜姵儿那里。

   姜姵儿柔柔地道:“我听说,皇上这两天都没有吃什么,所以自己做了几道小菜,还有皇上爱喝的粥,皇上好歹是吃两口。我知道,皇上为国事心恼,但饭总是要吃的,总得要顾着自己的身子。”

   她一边说着,一边将碗筷都给摆上。

   陆策见她都拿来了,也就拿起筷子尝了一口,味道还不错,又喝了一口粥,像极了小时候周太后做的味道。

   姜姵儿经常去太皇太后和周太后那里,那也不是白去的。

   跟着周太后学了不少菜,也都是陆策喜欢吃的。

   “皇上,可还合口味?”

   陆策嗯了一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