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混迹两年余,我咸鱼身份藏不住了

第235章 天子在手,天下我有!曹操霸业之开端!

  对于是否尊迎东汉天子入麾下,曹操门下意见并不统一。

   有人认为东汉朝廷已然名存实亡,迎接天子不仅无益,反而可能牵制自身修行之路;

   也有人觉得曹操势力尚弱,如今尚且未能平定徐州之地,根本无力兼顾其他事务。

   唯有荀彧力排众议,主张“挟天子以令诸侯”,并引晋文公重耳迎回周襄王,诸侯归顺;以及汉高祖刘邦东征项羽,披麻戴孝为义帝举行葬礼,从而赢得天下人心为例证。

   曹操深以为然,采纳荀彧之策,遂亲率大军奔赴洛阳,向天子及朝廷呈上修炼资源与丹药补给。

   随后,曹操又将天子与众臣迁移至自己掌控下的许县,并更名为许都。

   自此,得天子庇佑的曹操,便成为诸多修真诸侯之中唯一正统领袖。

   他得以以天子之名号令天下,其敌对者则自然被视为违背天意与朝廷之叛逆者,必遭天下群起而攻之!

   ……

   大明朝境内。

   “荀彧所提‘挟天子以令诸侯’,其意义绝不亚于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啊!”

   刘伯温捋着长须,眼中满是对此举的赞赏之意。

   以其睿智的目光看来,挟持天子号令天下之举对于曹操而言具有何等重大意义,可谓一目了然。

   东汉天子,绝非负担,而是一面象征大道正义的大旗!

   谁能掌握这面大旗,谁就能代表正义,掌握话语权!

   “最关键还在于曹操虚怀若谷,接纳良策。你看那袁绍,便缺乏这样的远见卓识。”

   朱元璋摇头感慨,提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荀彧固然了不起,然而最终能否成功,也要取决于主公是否愿意采纳其建议。

   在袁绍那里,沮授也曾向他献策,“西迎天子,迁都邺城,挟天子以令诸侯,蓄积修炼资源以讨伐不服之人!”

   将天子刘协与东汉朝廷迎接前往邺城仙域!

   若袁绍采纳沮授之修真妙计,那么掌控天子以号令天下群雄者,便非曹操,而是袁绍矣!

   然而,袁绍竟轻信郭图与淳于琼这两名空有皮囊的修炼废物之言,以为迎接天子将会削弱自身威权,成为束缚自身修为进阶的巨大阻碍!

   此般思虑,实乃愚不可及!

   他朱元璋,为了大道宏图,也曾尊奉小明王韩林儿为宗主。打着大明仙宗的旗帜,招揽修士,壮大势力。最终借助韩林儿之名号,一举夺得半壁修行疆域!羽翼丰满之际,方才除去这位傀儡天子。

   一位小明王韩林儿,尚且有让朱元璋拜服为主的价值,更何况身为东汉天子的刘协呢?在朱元璋眼中,此人无疑是稀世珍宝!

   ……

   大秦仙朝。

   “袁绍,真是如此昏聩之人么?莫非他怀揣着篡夺天下的野心不成?”然而,嬴羽的眼神微闪,从中看出别样的意味。

   袁绍拒绝沮授提出的“以天子令诸侯”策略,恐怕并非仅仅是担忧繁琐之事那么简单。实则,袁绍有篡位为帝之心!因其弟袁术已然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淮南之地叛离汉庭,自立为帝!

   随后,在曹操大举反击下,袁术势力衰败,最终将其所持有的东汉传国玉玺赠予袁绍。袁绍手握这份象征皇权的神器,心中难免滋生异志。既已无意继续尊奉东汉仙庭,那么不愿将刘协这位东汉天子接至自家势力范围之内,也就顺理成章了。

   此时此刻的曹操,或许还保持着一个胸怀壮志的忠臣形象,内心深处或许仍存有振兴汉室的信念。毕竟早年曹操曾愿为东汉江山社稷付出生命代价,否则他也不会放弃骁骑校尉的高位,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刺杀提拔并倚重他的董卓。

   ……

   金榜画卷依旧流转,曹操手握天子,以正义之师的身份凌驾于东汉之上,号令天下,宛如诸侯之首,威风凛凛!

   此举引起了袁绍的极度不满!原本他并不在意的那个天子位置,如今却被曹操所把控,并借此向自己发号施令。想来袁绍心中定是憋屈无比!

   更为甚者,曹操迎得天子入驻许都后,更是被册封为大将军,位列百官之首;而袁绍却被那位天子封为太尉,虽同为三公之一,却明显地位次于大将军,这使得袁绍深感羞辱!

   一直以来,袁绍对曹操都嗤之以鼻,未曾料到对方如今却攀上了权力巅峰,仿佛踩在他的头上肆意妄为。这种羞辱之感,怎能容忍?

   至此,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大战一触即发!曹军之中,人心惶惶不安。

   大名士孔融竟然高呼投降之声,认为袁绍领土广阔、兵力雄厚,又有田丰、许攸两位智囊为其筹谋,审配、逄纪两位忠臣恪尽职守,以及颜良文丑两大猛将镇守三军,曹军根本无力抵挡!

   然而,荀彧却一语道破:田丰性格刚烈,易触犯天威;许攸贪婪无度,品行不端;审配虽专一但缺乏全局谋略;逄纪果断而又刚愎自用。如此这般,袁绍一方看似强大,实则隐患重重!

   于是乎,曹袁二军之间的大战即将爆发,犹如雷霆之怒,难以阻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最后一章没有了,前往书页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