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我真不是个文青啊

第440章 城市的烟火气

我真不是个文青啊 森外 2059 2024-05-28 14:30

  第二天下午在华东师范,第三天在申城师范,夏红军接连三场讲座,分别从新诗的韵律、辞藻、节奏三方面进行阐述,强调强诗歌要贴近现实、语言晓畅、注重音乐美、兼顾形式美,获得了热烈的掌声。

   同时,陈东东他们出版的300本《南方诗志》一抢而光。

   从申城师范出来,在校门口夏红军和陈东东告别,旁边还有卫慧。

   姑娘三场讲座一场不拉,这让夏红军感到有些奇怪,好像后世没见卫慧的什么诗歌出现在公众面前?

   “陈东东,欢迎你来燕京。”夏红军伸出右手,说道:“如果你想到高校去讲座我帮你联系。”

   “演讲就算了,我可没你那么好的口才,而且申城呆惯了我那也不想去。”陈东东笑着说道:“好了,我要赶紧去学校,再见。”

   “那再见!记得下一期诗集出来,给我邮寄几本!”

   “好嘞.......”

   看着陈东东走远,夏红军这才收回目光看到站在一边的卫慧。

   “怎么?我送你回学校?”

   卫慧俏脸红了红,摇摇头。

   “其实,夏红军,我一直想着你那天在复华演讲完对我说的那番话。”卫慧抬起头看着对方:“我有些疑惑,能问问你吗?”

   夏红军点点头,“要不,我们边走边聊?”

   两人沿着街道漫无目的向前走着。

   三月份的申城,阳光温暖也没有燕京那么大的沙尘,空气中还有点潮湿的海腥味,让人心旷神怡。

   “我看过《北回归线》。”有些沉默的卫慧突然冒出一句。

   “嗯?”

   “就是美国作家亨利·米勒写的《北回归线》。”卫慧似乎鼓足勇气。

   夏红军笑了:“看过就看过呗,那又没啥。”

   “可是我很喜欢那本书,不瞒你说,那种描写那种生活让我看到很新奇。”

   卫慧眼神中突然有些迷茫:“我老家在余姚,小时候和爷爷奶奶一起在小山村里的生活,觉得好开心。后来慢慢长大现在又来到复华读书,我有时候感到很迷茫,我不知道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

   “周围的同学都在努力读书学习,现在大学生已经不包分配都想将来找一份好工作,可我做不到那样,我不想过着那种一成不变甚至平庸的生活。”

   说道这里卫慧脸上露出羞涩的微笑:“我从没有对别人说过这些话,但不知道想和你说说,夏红军,你不会笑话我吧?”

   夏红军摇摇头。

   他沉思了一下看着街道上的车水马龙:“你喜欢这座城市吗?”

   “喜欢!”卫慧的脸上露出喜悦:“我真的很喜欢申城这座城市。”

   “那你具体喜欢它什么?”

   “喜欢它的繁华!还有淮海路上人来人往,还喜欢橱窗里漂亮的衣服虽然我买不起,还喜欢夜幕下闪烁的霓虹灯,迷离中带着孤独。”

   “可是,这不是这座城市的全部。”夏红军很快接过她的话:“除了你说的这些,还破旧的弄堂,还有吴侬软语,还有早上小笼包铺子上蒸腾的水汽,这些是城市的烟火气”

   “所以,多走走,多看看,你或许就会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样的生活。”夏红军的话显得意味深长。

   卫慧最后走了,上了公交车透过车窗还向夏红军招招手。

   夏红军站在路边,手插在兜里看着公交车远去。

   卫慧并不是后世所说的那种“物质女孩”,据听说她毕业后做过记者、咖啡店服务员、编辑、电台主持.......一直寻找着什么,但都没离开这座繁华的都市。

   她很像郁达夫、陀思妥耶夫斯那样的,自我解构病态,甚至虚构病态的走向会带给我模拟实验的快感,也好像真正能触摸到人性之树的无限可能一样。

   但这不是真实的生活。

   其实卫慧的后半生命运多舛,凭着《上海宝贝》一书成名之后,就开始逐步走下坡路,到最后干脆放弃写作,做了一名普通的海灵格家排师,一名修行者。

   夏红军只是希望,自己的这些话能改变一下这个很有才气女孩的命运轨迹。

   快快乐乐写书,快快乐乐生活。

   《面向二十一世纪文学研讨会》于第二天早上在锦江大酒店八楼会议室举行,与会代表们就新世纪文学理念、发展方向纷纷发言,进行热烈的讨论。

   相对于在大学里高谈阔论,夏红军在这里低调许多。

   和国内许多场合一样,这是讲资历的地方,而他恰恰最缺的就是这个。

   早上参会人员进行发言,下午是讨论。本来是讲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国门让更多海外读者所认识的议题,说着说着就跑偏题,又回到国内文坛所谓的乱象。

   市场经济勃兴带来商业和大众文化的泛滥,让这些文人忧心忡忡。

   对于这样的非常敏感而又宽泛的问题,夏红军一向都很小心,这玩意太容易上纲上线,搞不好被人抓住辫子。

   但似乎有人不放过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