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永明纪事

第475章 国乱 端平 未竟

永明纪事 水罙 2133 2024-05-28 14:34

  “授以高爵厚禄,委以家国重任,兵临而弃城,陷百姓于水火,真犬马之不如也!”

   陆太后气极而笑,当即摔坏了一套茶盏。

   端平帝和内侍在一旁见此情形,皆被吓得惶惶然不敢言语。最终还是沈昭起身请示。“娘娘,当务之急是请诸公入殿,商议应对之策。”

   陆太后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底的怒火,“知会诸位阁臣,六部堂官,五军都督,一柱香后,于御书房议事。”

   沈昭见此,便向陆太后告退。

   哪知陆太后却制止了她。

   “你同我一起,于珠帘后听事罢。”

   “这……”

   沈昭瞪大了眼睛,全然不知所措。

   一旁的内侍亦是惊诧不已,就连小小的端平帝都好奇地向陆太后看去,因为他也知道这不合礼法。

   “西北之事,你比我要清楚。”

   沈昭愣了一下。

   陆太后这是担心朝臣欺他们孤儿寡母不知事,最终以权谋私,反倒将国事置于一侧。纵使此事为无上恩宠,沈昭却不免要提醒一句。

   “朝中韩阁老,谢大人等皆是肱骨之臣,娘娘大可倚仗。”

   陆太后深深看了她一眼,并不言语。沈昭见此,不禁默然。陆太后以为朝臣皆有私心,遂不尽意,可又怎会以为她没有私心呢?或者陆太后是觉得她眼下过于势微,纵使有私心,也不得不依附于她。

   ……

   御书房内,朝中重臣皆侯于此。

   沈昭低垂着头,跟在陆太后身后从侧门而入,如随侍的宫女一般。

   端平帝坐在龙案前,在其右侧的偏堂则挂上了珠帘,陆太后便坐在后头,同朝臣言事。

   “西北军情,诸公已然知晓,不知可有应对之策?”

   “早在永明九年,穆宗皇帝便下令重开宁夏榆林等处马市,与鞑靼互通物什。然其行事毫不避讳,可见已不将我朝威严放在眼中。”

   已调回京师任前军都督的诚意侯不偏不倚地回话。

   虽则言语隐晦,可众人皆知重开马市即为大周与鞑靼议和。然距今不过五六年,对方却公然进犯,足见已未将国朝放在眼里。

   陆太后知道他有同鞑靼作战的经验,当下便问道:“那依严都督之见,此事该如何应对?”

   “当务之急是守住雁门关,从京师大营调兵前去救助,而大同等地则从宣府,紫荆关调兵。唯有这两处地方守住,才能进一步收复失地。”

   诚意侯地回话依旧中规中矩。

   不过此事略显古怪,毕竟攻城非一朝一夕之事,且凛冬之际行军并非易事。虽则京师变故让朝廷无暇顾及西北,可鞑靼绝无可能在短短月余便攻陷数城。

   沈昭思及此处,复又想起了西北传来的塘报。可她之前匆匆一瞥,并未瞧出不妥来,便又在陆太后耳侧低语道:“娘娘,西北塘报怕是有异。凛冬之际,鞑靼行事不可能如此迅猛。”

   听完这话,陆太后不禁怔了一下。

   她对军事并不了解,可深冬雪重,不宜行军她还是知道的。可为何她之前将塘报传给众臣,无人提出疑虑?反倒是沈昭言及此事。

   她的脸色不由得沉了些许。

   “对于这份塘报,诸公可有异议?”

   “臣有异议。”

   说话的是兵部尚书管考易,他曾奉命戍边,对于西北之事比寻常文臣更加了解。

   “深冬雪重,西北风沙又大,行军殊为不易。鞑靼不可能在短短一月之内,攻破数镇。西北军情迟迟不入京师,恐是有人趁新帝践祚,事务更替之际拦截此事。”

   这话一出,当下众人神色各异。

   鞑靼本事再通天,也不至于将他们的塘报拦截。也就是说唯有本朝人……其用心之险恶,可想而知!

   沈昭想到自己的猜测成真,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们在京师这繁华地争权夺利,享尽温柔富贵,何尝想到千里之外的百姓正遭受异贼的侵犯。可笑的是,他们竟还想着端拱为政,太平兴国。

   “此事须当彻查。”

   首辅窦敬言不紧不慢地发话。

   不待陆太后有所回复,永嘉侯便沉声说道:“我记得严都督曾任宁夏总兵,与鞑靼交战数年,对于他们作战布局莫非不清楚么?竟不知这份塘报的诡异之处。”

   诚意侯当即反唇相讥。

   “云都督任辽东总兵近十年,亦是戍边之将,战场风云变幻怎不见你瞧出来?你说我未有先见之明,我到觉得你隐而不言,其心可诛。”

   “严都督此言未免强词夺理!”

   永嘉侯冷笑一声。

   “朝野皆知你当初是穆宗皇帝钦点的戍边大将,在与鞑靼对战之时屡建战功,如今却连一份塘报的真假都瞧不出。若非你刻意欺瞒,那往日功勋便为虚假。”

   “云都督可要谨言慎语!”

   诚意侯阴沉着脸,嘲讽道。

   “管大人只说塘报恐是旁人拦截,并无实据。你如此表态,是蓄意构陷,还是急于摆脱嫌疑?”

   “严都督——”

   “好了!”

   永嘉侯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陆太后开口打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最后一章没有了,前往书页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